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业科学   3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为探讨槟榔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间关系,在海南槟榔种植园采集槟榔与相应土壤样品,包括槟榔不同生产管理水平、正常结果和黄化槟榔区,分析不同生产管理水平和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槟榔营养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与叶片全N、P、K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槟榔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间存在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槟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对槟榔叶片N、P、N含量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2.
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9a不同耕作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深松、旋耕、免耕和传统耕作4种耕作措施对关中塿土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旋耕、免耕措施均提高了0~40cm土层中>2mm和0.25~2mm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而传统耕作相应地增加了0~40cm土层中0.053~0.25mm微团聚体和<0.053mm粘砂粒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同时深松、旋耕、免耕措施提高了各土层总有机碳和耕层0~10cm所有级别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比较而言,深松的作用效果更大。秸秆还田进一步提高了各土壤层次上总有机碳和所有级别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及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在玉米秸秆不还田的条件下,隔年深松比连年深松更有利于0~30cm大团聚体形成及总有机碳和各级别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83.
以湖北省200个农户的调研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t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户对化肥施用量感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对化肥施用量感知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外出务工人数、家庭劳动力、家庭耕地面积和家庭总人口。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农户合理施肥、科学施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普遍采用勺链式排种器。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导致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漏播现象随着机具作业速度的提高更加明显;切块薯种尺寸跨度较大,小尺寸薯种较多时重播率增大。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搭建了勺链式排种器试验台,以机具前进速度和薯种大小为试验因素、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旋转正交试验回归分析,利用软件Design-Expert8.0.6对回归模型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2.44 km/h、薯种大小为41.34 mm时,漏播率和重播率的最优解分别为3.54%和5.52%。该研究为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田间作业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
为了促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还田,在室内模拟不同量[全量:每亩(667 m2)1.8 t,半量:每亩0.9 t]番茄秸秆和甘蓝叶残体还田,并设置添加菌剂(秸秆腐熟剂、农用酵素)和未添加菌剂处理,测定还田后7、14、21、28、35 d的土壤温度、pH、电导率、有机碳、养分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量,探究蔬菜废弃物还田量及配施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还田处理的土壤p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其中配施菌剂处理的pH值变化幅度较小.蔬菜废弃物还田后7 d各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均迅速增加,增加范围为0.55~1.73 g·kg-1.与未施菌剂还田相比,还田35 d后番茄秸秆添加酵素全量还田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4.49%、9.30%和5.61%,甘蓝叶残体添加酵素全量还田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98%.在还田处理期间,番茄秸秆在第21 d的土壤水溶性物质含量达到最大,而甘蓝叶残体还田处理则是在第7 d上升到最大值,并且甘蓝叶残体各还田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物质含量整体比番茄秸秆还田处理高.蔬菜废弃物配施酵素全量还田能够有效促进土壤腐殖质和胡敏酸含量增加,且两种蔬菜废弃物还田处理的土壤腐殖化程度均在还田第7d达到最大.综合比较而言,蔬菜废弃物配施酵素全量还田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降低还田成本方面效果最佳,更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钾对小麦旗叶蛋白水解酶活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旭东  于振文  王东 《作物学报》2003,29(2):285-289
利用强筋冬小麦品种烟农15研究了钾素对小麦旗叶蛋白质含量和籽粒品质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钾素有利于提高灌浆前期和中期小麦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增强内肽酶和羧肽酶的活性, 促进籽粒中游离氨基酸转化为蛋白质, 提高籽粒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 改善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87.
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炭性质及其在土壤中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苹果树修剪的枝条为原料,分别在300、400、500、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质炭,在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物理化学吸附仪等手段研究其性质、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生物质炭的矿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的碳含量、比表面积及碱性官能团的含量增加,O、H及H/C、O/C和酸性官能团、总官能团的含量则降低,生物质炭的芳香族结构加强,稳定性升高。添加生物质炭可以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量碳(MBC)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且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生物质炭的矿化率随着热解温度升高和添加比例增加而降低。利用双库模型揭示了生物质炭对土壤活性碳库、惰性碳库及其分解速率的影响。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有机碳的半衰期在24.09~44.76 a之间,且随生物质炭制备温度升高而增大。考虑到生物质炭制备过程中有机碳的损失,且从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方面考虑,500℃为制备苹果枝条生物质炭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88.
正央属企业集团,是全国绿化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规模大、覆盖面广,不仅承担着国家社会经济责任,同时也承担着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参与国土绿化事业,最大限度体现企业的绿色环保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绿色文化精髓,用实际行动践行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精神纲要,弘扬绿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石化作为央属企业集团,在国  相似文献   
89.
高标准检测蔬菜生长周期的各个数据,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关键,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农户只有采用科学的绿色防控手段,才能推动蔬菜种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探讨了绿色防控科技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阿尔冈金、巨人201、WL-323、甘农3号、三得力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第1茬时株高和产量差异不明显。在第2茬时,巨人201株高显著高于WL-323和阿尔冈金.极显著高于甘农3号和三得力;阿尔冈金产量显著高于甘农3号、三得力和巨人201,极显著高于WL-323。在第3茬时。三得力株高显著高于甘农3号、阿尔冈金和巨人201.极显著高于WL-323;三得力与阿尔冈金的产草量显著高于甘农3号和巨人201,极显著高于WL-3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