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业科学   3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甘肃省粮食作物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甘肃省14个市(州)粮食生产区域为单元尺度,对甘肃省三大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区域内部粮食生产变化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地域性差异较大。粮食主产区呈现由西向东、由灌溉区向旱作区转移的态势。小麦播种面积直线递减,粮、经兼用的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上升。甘肃省粮食生产品种类型及区域结构变换更替明显,种植业比较收益高低是决定更替变换的主因。  相似文献   
52.
<正>本文主要总结在海拔2000米,昭鲁坝区池塘养殖成鱼高产试验。我区昭、鲁两地坝区,有许多连片的鱼塘,是城市主要商品鱼供应基地,群众养鱼积极性高,但是普遍都是以草鱼为主,且劳动量大,一个人管理20亩足够了,一般鱼产量在500斤/亩,效益低,为了解决我坝区池塘养殖的产量,满足人民吃鱼的需要。在2018年进行鲤鱼为主,以投放颗粒饲料为主高产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池:选择在鲁甸县茨院乡金梅水产养殖场3号池  相似文献   
53.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和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湖南永州地区三面环山,地貌复杂,特色作物资源丰富。自2021 年先后 4 次对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共收集到种质资源 140 份,经初步田间鉴定,筛选出高产、抗逆、抗病虫、优质等表现优良的资源 43 份,其中 8 份适宜大面积推广。分析了永州市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的现状,并对该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Web2.0及其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与可行性,指出Web2.0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进一步完善施肥配方,在日照市五莲县典型丘陵区设置夏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明显地提高鲁东南丘陵区夏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8.5%、17.2%、46.6%.  相似文献   
56.
57.
将小鼠胚胎分别用常规冷冻法和OPS法冷冻,结果用常规冷冻法和OPS法冷冻小鼠桑葚胚,解冻后培养24h胚胎的发育率分别为87.32%、86.67%(P〉0.05);用两种方法冷冻小鼠囊胚的结果分别为81.43%、83.56%(P〉0.05),结果表明用OPS法冷冻保存小鼠胚胎能达到用常规冷冻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研究相关实验内容,对中国"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主要简述了中国近10年稻鸭共育模式的养殖方式与方法,归纳了各地区较为通用的养殖流程,重点为不使用农药、仅依靠鸭子采食方式除虫除草,每公顷饲养200~250羽当地适用品种的雏鸭,稻秧存活后下田,共生70~80d。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这一模式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尚存不完善之处。稻鸭共育可以保护土地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同时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优质水稻与健康成鸭,节省了农药肥料以及鸭饲料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每公顷可增加两千元以上的收入。各地区稻种与鸭种的选择和培育尚待进一步研究,稻鸭共育模式的配套生产管理技术较为模糊,还存在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59.
从已构建的桑树幼叶cDNA文库得到一条编码桑树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的基因序列片段,通过RT-PCR和RACE获得该基因的完整序列,命名为M-GALK(GenBank登录号:JQ041908)。该基因全长1 400 bp,存在53 bp的5’端非翻译序列(5’-UTR)和51 bp的3’端非翻译序列(3’-UTR),其ORF长1 296 bp,编码43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7.07kD,等电点为6.34。同源性分析表明,M-GALK与葡萄和蓖麻等物种的GALK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基于桑树和其它物种GALK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桑树与葡萄、蓖麻、杨毛果的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RT-PCR检测M-GALK在桑树不同部位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幼芽、幼嫩叶和幼花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和成熟桑椹中的表达量较低。在低温、盐分、干旱胁迫下和脱落酸(ABA)诱导处理后,桑树幼叶中M-GALK的表达量均发生明显变化:低温胁迫下,M-GALK的表达量在一开始有所减少,但是随着温度逐渐降低,表达量明显增加;干旱胁迫下,M-GALK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9 h达到最高后又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盐分胁迫下,M-GALK的表达量先降低后又逐渐增加并保持基本不变,在8 d后又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ABA诱导下,M-GALK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24 h达到最高之后又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推测M-GALK可能与桑树的抗逆性有关。  相似文献   
60.
双膜双网光伏温室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适宜当地特点的香菇(Lentinus edodes)栽培模式,以山东莒县主栽品种莒香1号为试验材料,在双膜双网光伏温室中进行传统立棒栽培(M1)、层架栽培(M2)、网格栽培(M3)3种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M3网格栽培更具有生产优势,最适合所用品种在鲁东南地区应用推广。该网格模式生产的香菇菌丝密壮、长势强、污染率少,单菇鲜重19.82 g,菌盖厚度17.5 mm,粗纤维含量8.8%,氨基酸含量249.8 mg·kg-1,单产1.75 kg,比传统模式增产20.7%,净利润11 727元,具有最佳的生长性状、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