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5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株高变化对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甬优系列杂交稻的品种选育和氮素高效管理提供指导。于2016年在浙东沿海单季稻区(象山县泗洲头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以高秆型(甬优12和甬优15)、矮秆型(甬优538和甬优1540)和中高秆型(甬优7850和甬优2640)为材料,设置N0(0 kg·hm-2)和N270(270 kg·hm-2)2种施氮水平,比较不同株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甬优7850>甬优2640>甬优538>甬优1540、甬优12>甬优15,产量与最大分蘖数、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施氮能显著提高各品种的株高、最大分蘖数和有效穗。不同品种氮肥当季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趋势不同,甬优12和甬优15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达37.4%和36.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0%),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甬优7850、甬优2640和甬优538,水稻氮收获指数以甬优12最低,植株中有较多的氮素成为奢侈吸收。施氮处理下,所有水稻品种均出现氮素盈余,甬优1540、甬优538、甬优15和甬优7850氮盈余量均大于60 kg·hm-2,显著高于甬优2640和甬优12。因此,在浙东沿海地区常规栽培条件下,高秆型甬优系列水稻品种氮素当季利用率高于矮秆型和中高秆型,但由于生物量大、秸秆“奢侈”吸氮较多,产量反而低于中高秆型和矮秆型品种。  相似文献   
22.
几种新型药剂对樱桃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樱桃番茄上的主要病害。病害初侵染部位主要为花、果实上的残留花瓣和柱头,叶片从叶缘受伤的部位或以掉落到叶片的花粉为主要侵染点,造成烂果、烂叶,对保护地番茄生产构成极大威胁[1]。对番茄灰霉病主要以化学药剂防  相似文献   
23.
对慈溪市杭州湾新区东一连年种植晚稻田块的禾本科杂草群落进行了连续3 a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田块的禾本科杂草共有5种。稗草和千金子的种群数量及其种子在种子库中的占比分别高达83.6%和88.0%。其中,千金子的发生量逐年上升,而稗草的发生量却逐年下降。研究表明,盐碱地连年种植晚稻田块中的禾本科杂草存在种群间的动态关系,即稗草和千金子种群存在此消彼长的动态关联。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索春季灌水技术对甬优系列杂交稻种植区越冬代二化螟虫口基数的控制效果,在连续2年调查宁波地区甬优系列杂交稻种植区二化螟越冬虫口基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春季灌水技术对不同虫态二化螟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宁波各地区杂交稻田块的二化螟虫口基数显著高于常规稻种植田块,且每年3月的调查期内各调查点的虫态均为高龄幼虫。室内清水浸泡试验中,裸露的高龄幼虫连续浸泡90 d死亡率才达到100%,连寄主稻秆一同浸泡的则在浸泡后1 d就有40%~50%幼虫向水面以上转移,3 d 100%转移至桶壁的水面以上;蛹连续浸泡3 d死亡率达到100%。蛹期田间连续灌水5 d,灭蛹效果达到64.9%。  相似文献   
25.
5种有机硅助剂对锐劲特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菜蛾敏感品系为试验靶标,测定了杰效利、丝润、好湿、SPARTAN、KINETIC等5种不同有机硅助剂对锐劲特的室内毒力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助剂均有明显增效作用,其增效系数在130.22—143.67之间,其中,杰效利的增效系数最高,为143.67。对锐劲特增效大小的有机硅品种依次是杰效利〉SPARTAN〉KINETIC〉丝润〉好湿,但5种有机硅助剂的增效作用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6.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7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SC和20%氟虫双酰胺WG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防效均达96%以上,且持效性好,药后14d防效保护仍达77%以上,可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首选药剂;20亿PIB/g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和20%甲维·虫酰肼SC的防效次之,但速效性较差,药后1d防效均在48%以下,应用时宜适当提前用药。150g/L茚虫威SC、2%甲维盐EC和16%甲维·氟铃脲EC 3种药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效稍差,在生产上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宁波各主要蔬菜产区的小菜蛾品系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等5种常用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各地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指数达到了84.33~285.73,对毒死蜱和虫螨腈的抗性中等,抗性指数在6.66~24.05之间,而对氟虫腈、氟啶脲的抗性水平则较低,抗性指数为2.77~9.91。  相似文献   
28.
5种生物农药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试验了5种生物农药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750 mL/hm2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 d、7 d、15 d的防效分别为63.21%、66.61%和63.62%,与25%噻嗪酮SC450 mL/hm2相当,而药后7 d、15 d的防效则极显著低于50%吡蚜酮WG 150 g/hm2;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WG1500 g/hm2防效次之,药后15 d防效达66.98%,显著高于1.8%阿维菌素EC 750 mL/hm2和25%噻嗪酮SC 450 mL/hm2;0.3%苦参碱EC 1500 mL/hm2也有一定的防效,药后3~15 d防效为38.51%~50.16%;48%多杀霉素SC 375 mL/hm2和0.5%印楝素EC1500 mL/hm2对稻飞虱无明显防治效果,药后3~15 d防效在11.24%~38.86%之间。  相似文献   
29.
研究4种豆荚螟、豆野螟性诱剂和2种诱捕器组合对大豆豆荚螟、豆野螟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豆荚螟、豆野螟性诱剂和粘胶型诱捕器组合的诱虫效果最好;大豆上豆野螟的数量整体高于豆荚螟的数量;使用粘胶型诱捕器的诱虫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蛾类通用诱捕器的处理。  相似文献   
30.
通过连续2年的调查,明确了浙东稻区本土水稻赤眼蜂的种群类型和田间自然寄生率,并构建了基于CYTB基因序列的种群系统发育树,开展稻螟赤眼蜂的田间释放应用控害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本地稻螟赤眼蜂种群控害效果要明显优于吉林引进种群的控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