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1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比较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寄主植物对B/Q隐种烟粉虱若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和雌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B隐种还是Q隐种,一品红上的若虫存活率在27 ℃显著低于20 ℃。在同一寄主植物上,B隐种若虫和Q隐种若虫在27 ℃条件下发育速率显著快于20 ℃。无论是B隐种或Q隐种,饲养在同一寄主上,雌虫寿命和产卵量都与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寄主上,Q隐种除若虫发育历期慢于B隐种外,Q隐种若虫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和寿命都显著高于B隐种。可见,Q隐种在两种测定温度和两种测定寄主上较之B隐种具有竞争优势。研究结果表明B/Q隐种之间竞争取代可能受寄主、温度或其他外源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本试验比较了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与未携带TYLCV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以及其在健康番茄苗上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以探讨B型和Q型烟粉虱对TYLCV的适应性差异,进而探讨TYLCV在B型和Q型烟粉虱竞争取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带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雌虫体长与无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均无显著差异|带毒B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大于无毒B型烟粉虱,而带毒Q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小于无毒Q型烟粉虱。TYLCV对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无显著影响,而对所产卵的大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3.
何超  谢文  张友军 《植物保护》2017,43(6):72-77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对农作物危害严重。为研究GST基因家族在B型烟粉虱寄主转换中的响应机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B型烟粉虱寄主转换后,23个GST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然后利用转录组数据、PCR、克隆、测序得到GST7基因全长,最后对GST7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GST7和GST13在辣椒寄主上的表达量与在原始寄主棉花上有显著差异,且GST7表达量上升了2.31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ST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657bp,编码219个氨基酸,没有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理论等电点pI为4.81,其分子量为25.07kD,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GST7基因属于Delta亚家族。本研究发现GST7基因在烟粉虱适应不适寄主植物中起到一定作用,为将来RNAi研究GST7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显著降低其初孵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经6.25 μg/mL药液处理的卵,其初孵幼虫存活率仅为7.48%,而对照则为76.72%;取食12.50 μg/L药液的成虫,其产卵量和成虫寿命仅为取食蜂蜜水的1/6和1/2.5。随虫龄的增加,甜菜夜蛾幼虫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3龄、4龄幼虫的敏感性仅为2龄幼虫的1/9和1/16,且增效剂氧化胡椒基丁醚(PBO)与磷酸三苯酯(TPP)表皮点滴处理不表现增效作用。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蛹重以及蛹的羽化率没有明显影响。亚致死剂量处理3龄幼虫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主要保护酶系的活性在处理后0~24 h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保护酶系与甜菜夜蛾对多杀菌素敏感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5.
增效剂Pbo、TPP对田间棉铃虫抗性种群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西华田间棉铃虫种群,Pbo能显著地增加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的毒力,大幅度地降低其致死中量,TPP对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也能表现一定的增效作用;对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无论是Pbo还是TPP其增效作用均十分有限。增效剂对杀虫剂的增效效果与棉铃虫对该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主导抗性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
解毒酶系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阿维菌素敏感 (ABM- S)和抗性 (ABM- R)种群小菜蛾的羧酸酯酶 (Car E)、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和多功能氧化酶 (MFO) O-脱甲基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除 1~ 2龄外 ,ABM- R种群的 Car E活力显著高于 ABM- S种群 ,显著性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增大 ,ABM- R种群 4龄末期幼虫的 Car E比活力为 ABM- S种群的 2.25倍。动力学研究表明 ,可能是低龄幼虫中酶分子的变构起主要作用 ,而随着虫龄增长 ,酶分子数量的增加对抗性的作用逐渐增大。从酯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得出 ,ABM- R种群的 E7、E13和 E15同工酶活力显著提高是导致 ABM- R种群酯酶活力提高的主要原因。ABM- S和 ABM- R种群 GST的活力差异在1~ 2龄期最大 ,为 2.09倍 ,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 ,4龄幼虫期的 GST无种群差异。未检测到多功能氧化酶的 O-脱甲基活力的种群差异。  相似文献   
97.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北京发生危害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近年来,蓟马在我国北方设施栽培作物上突然严重发生,并造成明显危害。特别是2003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其中北京市郊大棚辣椒每朵花上有蓟马成、若虫100头以上,平均每株辣椒叶和花上蓟马总数达数千头,用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花、叶组织吸食汁液,受害轻的影响植株生长、开花,  相似文献   
98.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抗性汰选,选择压为约杀死种群70%的剂量。连续施药7~8次即表现抗性趋势,汰选至11代,获得抗性指数为80.71的抗性种群(ABM-R)。ABM-R种群对所测试的有机磷杀虫剂乙酰甲胺磷、有机氯类的硫丹、沙蚕毒素类的杀螟丹、氨基甲酸酯类的灭多威、微生物杀虫剂Bt、磺胺脲类衍生物丁醚脲、芳基取代的吡咯杂环化合物虫螨腈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定虫隆、虫酰肼无交互抗性(R/S为0.73~1.19),而对苯基吡唑类氟虫腈的敏感性却有所上升(R/S为0.22)。增效剂试验显示,PB和唧对ABM-S种群无增效作用,而对ABM-R种群增效作用显著,增效比分别为24.57和13.61,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在抗性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北京、浙江、云南等3个地区植物上蓟马的种类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蓟马种类较为相似,花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腹小头蓟马、西花蓟马和稻蓟马是3个地区共有的种类。其中花蓟马的分布最广、数量也最丰富,是最为常见的蓟马种类;新入侵的害虫西花蓟马在北京和云南地区已呈广泛分布状态,其发展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0.
低温贮存被寄生的烟粉虱伪蛹对丽蚜小蜂种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低温贮存被丽蚜小蜂寄生的B型烟粉虱褐色伪蛹对丽蚜小蜂种群品质的影响。1~6日龄褐蛹于11℃贮存10d的结果表明,3日龄褐蛹中羽化的成蜂寿命、产卵量和刺吸量均优于其他日龄;在11℃下贮存10、20、30d后,上述生物学指标和种群参数均随贮存天数增加而明显降低,其中以10d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未贮存的差异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