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9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山西省黄瓜主要种植区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来自山西省8个地区的177株黄瓜灰霉病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为81.36%,抗性水平为13.9倍,其中敏感菌株34株,低抗菌株76株,中抗菌株64株,高抗菌株3株,无特高抗菌株。  相似文献   
92.
21个杨树无性系在湖北西部山区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西部山区的宜昌市夷陵区进行了21个杨树无性系的造林试验。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只要品种选择合适,杨树可以在山地生长,且速生、经济效益显著。‘鲁山’杨、‘M81—18’杨、‘351’杨、‘375’杨、‘中汉17号’5个优良无性系生长性状优良且稳定,不仅适合超短轮伐期经营,也适合中短轮伐期经营及短轮伐期经营。‘中嘉8号’、‘中嘉5号’、‘中监1号’、‘中监3号’、‘天演’杨、‘辽河’杨、‘108’杨的造林存活率低或者长势差。不宜在该山区推广应用。研究结果为湖北省西部山区营建杨树人工林提供了优良品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93.
塞罕坝七星湖湿地具有3个显著特征,一是分布海拔高并为森林生态系统所涵养;二是特殊的森林-草原过渡带;三是该湿地类型孕育了特殊的湿地植被和物种。据研究,七星湖湿地分为3个植被类型13个群系。文章介绍了七星湖湿地独特的植被特点及湿地形成原因,旨在说明七星湖湿地作为塞罕坝湿地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4.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的淤泥滩和红树林等两栖环境中的鱼类,其免疫系统面临比水生生活更大的选择压力。Toll样受体基因(简称TLR)是重要的先天免疫成员,一直是鱼类分子免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探究大弹涂鱼TLR基因是否因为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产生适应性进化以及其TLR基因在受到细菌攻击后的免疫应答模式,本研究从大弹涂鱼皮肤转录组中获得了TLR5, TLR8和TLR9完整序列以及TLR3和TLR7部分序列,采用分子生物信息学对大弹涂鱼TLR5, TLR8和TLR9基因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对5个TLR基因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和鳗弧菌攻击后5个TLR基因的免疫应答模式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 TLR5基因全长3071 bp,包括长度为2646 bp的编码区,共编码882个氨基酸;TLR8基因全长3175 bp,包括长度为3033 bp的编码区,共编码1011个氨基酸;TLR9基因全长3398 bp,编码区长度为3093 bp,共编码1031个氨基酸。大弹涂鱼3个TLR基因与其他物种的TLR基因结构相似,具有高度保守性。位点模型结果表明,鱼类TLR3, TLR5和TLR8是高度保守的,而TLR7和TLR9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适应性进化;而进化枝-位点模型结果表明,为了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两栖环境,大弹涂鱼TLR9基因可能产生了适应性进化。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在8个健康组织(肠,眼,肾,肝,脑,肌肉,脾和皮肤)中均有表达,在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受到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攻击后的免疫表达模式表明了大弹涂鱼5个TLR基因在应对细菌入侵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移栽苗带菌是辣椒疫病发生面积不断增大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利用生防菌防控育苗期辣椒疫病,通过生防菌浸种法穴盘育苗检测了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LYK10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QTK2浸种对辣椒幼苗疫病的防治效果,并研究了生防菌混合使用浸种和菌药联用浸种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LYK10与QTK2单独浸种可延迟辣椒幼苗疫病的发生时间,防效分别为30.55%,33.33%,出苗率提高1.39%和2.78%。LYK10与QTK2可对疫霉菌产生拮抗作用,还可诱导辣椒植株CAT、PPO酶活变化。LYK10与QTK2等浓度混合浸种后108、107 cfu/m L混合菌液防效较两种单菌处理相比防效提高27.78%~42.45%。贝莱斯芽胞杆菌LYK10和烯酰吗啉混合浸种后,5.0×107 cfu/m L+300μg/mL菌药联用处理防效为48.15%,高于108 cfu/m L LYK10处理和300μg/mL烯酰吗啉处理,低浓度菌药联用处理防效为38.89%,高于...  相似文献   
96.
为了定量评价冀中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以该区域石家庄9个县市1964—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和迈阿密模型研究冀中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冀中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气候生产潜力经历了减—增—减—增—减—增3个周期性阶段;空间变化趋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增;降水是限制冀中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山区气候生产潜力大于平原。  相似文献   
97.
<正>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藜科藜属1年生双子叶植物~([1]),作为一种新型粮食作物在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90多个国家种植或试种~([2])。2014年以来,在我国的山西、青海、甘肃、河北等省份开始规模化种植~([3]);山西省静乐县是我国藜麦规模化种植最早的基地~([3]),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及连作栽培导致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叶部病害。2015~2017年间,本课题组在静乐县藜麦种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株LF17对藜麦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和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的作用,根施LF17菌剂进而测定不同处理藜麦苗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茎长、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的真菌群落结构;通过田间喷施LF17菌剂研究其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2的藜麦苗鲜质量和茎长分别比对照提高54.5%、24.2%,穗长和千粒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4%、29.1%。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处理B与对照共产生751个OTUs,其中A与B共有的OTU数最高;A与B在科与属水平存在差异,A、B与对照相比提高了Plectosphaerellaceae、Pyronemataceae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Conocybe、Preussia、Stilbella、Fusarium等的相对丰度;聚类分析表明A、B与对照的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说明施用LF17菌剂可以改变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基数。田间试验表明LF17菌剂对霜霉病的防效为59.59%,显著高于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等药剂。本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F17对藜麦具有促生作用且对藜麦霜霉病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