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业科学   16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拮抗细菌B—916对水稻植株的抗性诱导作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选择苯丙氨酸解氨酶(PA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和分酚氧化酶(PPO)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的指标,对接种纹枯病菌(RH-2)和拮抗细菌(B-916)后水稻植株体内这些酶的活性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种拮抗菌B-916、病原菌RH-2及同时接种B-916和RH-2,都是在接种24hr后PAL和SOD活性最先达到最大值,PO在48hr后活性达到最高峰,PPO则在72hr出现高峰值。这些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早迟可能与它僮在植物体内所起作用的时间有关。比较不同接种处理诱导产生各种酶活性的强弱可发现,接种拮抗菌B-916后诱导产生的PAL和SOD活性数量与接种RH-2 B-196和接种RH-2的没有明显的差异,而接种B-916诱导生产的PO和PPO活性数量要比接种R B和接种RH2的少一些。叶面喷施拮抗菌B-916后可以诱导水稻植株内一些与抗病性有关酶类活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增加了水稻抵御病原菌侵入、蔓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3种高渗溶液对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及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用青蛙制备蛙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再分为2~3个小组,即:(1)葡萄糖组(下分3个浓度小组: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组、20%葡萄糖组和40%葡萄糖组);(2)甘露醇组(下分2个浓度小组:质量分数为10%甘露醇组和20%甘露醇组);(3)山梨醇组(下分3个浓度小组:质量分数为10%山梨醇组,20%山梨醇组和40%山梨醇组)。另外设1个对照组(即任氏液组)。用M edL 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引导神经干复合双相动作电位,分别测定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40%葡萄糖组,20%甘露醇组和20%、40%山梨醇组的动作电位幅度有显著降低,传导速度有显著减慢,呈时间依赖关系;10%葡萄糖组、10%甘露醇组和10%山梨醇组高渗溶液均可使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值有不同程度上升,传导速度略微减慢。结论:20%、40%葡萄糖、20%甘露醇和20%、40%山梨醇均可降低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幅值,减慢传导速度。而10%葡萄糖、10%甘露醇和10%山梨醇,则引起动作电位幅值升高。  相似文献   
43.
南京地区蔬菜枯萎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集南京市郊常见蔬菜的根、根际和土壤样本97份,分离纯化后得到600个分离物,对其进行蔬菜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试验,获得拮抗作用明显的菌株237个,所占比例为39 50%。复筛后获得1 2 10、8 8、8 11等12个拮抗能力强且性能稳定的菌株,对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20mm。其中菌株8 8和菌株8 11能利用几丁质作为碳源。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2个菌株中有4个对番茄枯萎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防效为53 85%~73 08%,其中菌株8 8不仅能有效防治番茄枯萎病,而且对番茄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Zn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I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变体中部分与稻曲病病菌其他产分生孢子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5.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0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色泽、胞外物质对麦种萌发抑制率和致病力,用SPSS软件分析了其产孢能力、生长速率、色泽、对麦种萌发抑制率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的产孢能力、色泽与致病力呈正相关;对麦种萌发抑制率与致病力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菌株的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呈负相关。其中,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力呈中度相关;色泽、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46.
稻曲毒素A的相对含量分析及其与致病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明确稻曲菌粗毒素的主要活性组分;比较不同地区稻曲球的稻曲毒素A含量;研究不同稻曲菌菌株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丙酮、甲醇、水等不同极性溶剂从稻曲球中萃取制备粗毒素,并用小麦胚根抑制法检测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采集自全国224份稻曲球样品的毒素A含量,紫外扫描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验证稻曲毒素A;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52个稻曲菌株对感病品种两优培九的致病力;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稻曲菌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用水和甲醇萃取得到的粗毒素活性较高,丙酮最低;质谱测定组分Ⅱ的分子量为673.9,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初步证明粗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稻曲毒素A。采集自不同地区的224份稻曲球样品的毒素A含量有明显差异。不同稻曲菌株的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R=0.222,显著性概率P=0.114)。【结论】稻曲球的活性成分中含有稻曲毒素A;不同地区稻曲球中的毒素A含量有显著差异;稻曲菌菌株的产毒素A量与其致病力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正交法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水分散粒剂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防菌株B1619对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加工工艺对生物杀菌剂B1619水分散粒剂中含菌量的影响,作者通过单因子水平筛选和正交试验,对B1619水分散粒剂主要助剂配比和颗粒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种主要助剂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组合为:硅酸镁铝1.0%、萘磺酸盐甲醛3.0%、硫酸铵4.5%,优化后颗粒含菌量比初始含菌量提高了152.0%;最佳颗粒制备条件为:筛孔粒径1.5 mm、烘干温度65℃、烘干时间20 min,优化后颗粒含菌量比初始含菌量提高了160.0%。验证试验表明,加工工艺优化前B1619水分散粒剂颗粒的含菌量为2.50×108 cfu/g,优化后颗粒的含菌量为1.05×109 cfu/g,优化率为320.0%,优化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B-1015,克隆和分析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为稻曲病菌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B-1015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致病力等生物学表型。用PCR检测T-DNA在B-1015基因组中插入的稳定性,用Southern杂交检测T-DNA插入的拷贝数,用hiTail-PCR扩增T-DNA侧翼序列,用RACE PCR克隆T-DNA标记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所克隆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野生菌株P1相比,突变菌株B-1015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都有较明显的降低,孢子萌发率无明显差异,致病力丧失。分子检测结果表明T-DNA在B-1015基因组中为稳定的单拷贝插入。hiTail-PCR得到的T-DNA两端侧翼序列在野生型菌株基因组上不相连,RACE PCR在两边的侧翼序列上分别克隆得到Uvt-1015R和Uvt-1015L。预测分析表明Uvt-1015R包含一个长度为948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finder,ORF),可编码295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s,5′-UTR)长度为 341 bp,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s,3′-UTR)长度为271 bp。Uvt-1015L包含一个长度为351 bp的ORF,可编码116个氨基酸,5′-UTR为31 bp,3′-UTR长度为174 bp。在已知功能的蛋白中检索,没有发现与Uvt-1015R和Uvt-1015L基因同源的蛋白。序列分析发现T-DNA插入在两个基因序列中间,RT-PCR结果显示,在突变菌株B-1015中,Uvt-1015R表达量下降,Uvt-1015L不表达。【结论】 稻曲病菌突变菌株B-1015致病力等重要生物学表型发生改变,可能是由于T-DNA的插入导致了B-1015基因组重排和Uvt-1015R、Uvt-1015L基因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49.
 通过分离稻瘟病标样中的病原真菌,回接稻瘟病菌普感的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得到多个不能引发稻瘟病的菌株。随机选取2个致病的分离菌株和4个不致病的分离菌株,以稻瘟病菌Guy11为对照,观察它们的菌落形态和色泽、分生孢子形态和大小、分生孢子梗形态等生物学特性,发现6个分离菌株与Guy11的形态均较为相近。附着胞形成试验发现,不致病的分离菌株在疏水表面不能形成附着胞,但外源添加cAMP可使部分孢子形成附着胞。PCR扩增分离菌株的ITS、β-tubulin、actin和calmodulin等序列,测序并根据比对结果绘制相应的系统发育树,鉴定表明分离的2个致病菌株9-1、214属于Magnaporthe oryzae;4个不致病菌株18-1、18-2、122和132为梨孢属真菌Pyricularia。不致病菌株的发现和鉴定可为稻瘟病菌侵染机制研究和稻瘟病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通过测定辣椒根系活力及生长情况,检测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以期明确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对辣椒根系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1:100)稀释菌液能够显著促进辣椒根系的伸长,促生比例达8.61%,对辣椒根重量也有促进作用,增加比例为19.2%,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的根系活力,尤其是在施用后的第12和24 h;而菌株PTS-394(1:1000)稀释菌液虽然对辣椒的根长、重量和根系活力也都有促进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效果。此外,稀释100倍的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对辣椒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达63.6%和69.5%,而对细菌则无显著影响。同时,该稀释浓度的PTS-394菌液还具有促进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扩展了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的施用范围,丰富了促生机理,更为其在设施辣椒栽培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