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自然科学   1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结合我国对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小学科学教师的更高要求,阐述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体验对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旨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作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一类非齐次边界条件下的二阶常微分方程两点边值问题的3个解的存在性,应用上下解方法和Leray Schauder度理论得到了该问题的3个解存在的充分条件.作为定理的应用,讨论了一个具体的二阶两点边值问题3个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3.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作者提出我国东部干旱地区的沙漠早在有史记载以前的第四纪地质时期就已存在.晚更新世以来沙漠几经流沙(?)半固定、固定沙丘一系列正、逆变迁过程.人类历史时期以来出现的沙漠化,只是沙漠长期演变过程最近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沙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总的看来,自然因素是第一位的.在全国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内沙漠的变迁和沙漠化的形成,在时间上是可以对比的,基本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94.
提出了一套新颖扫描成像系统方案,它综合了共焦扫描方式与光外差探测方法的优点.该系统具有μm级的纵向层析分辨率能力,且能大大改善对低反射试样或较厚试样的深层扫描成像的图像质量.对其成像机理、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为了提高现有基于差值扩展可逆图像水印算法的视觉质量和嵌入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平面分解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对载体图像进行位平面分解,选取其低6 bit位平面组合在一起构成新图像.对构成的新图像进行互不重叠块划分,计算每块熵值,选取其熵值较小的图像块利用广义差值扩展算法嵌入水印.选取熵值较大的图像块所对应的原始图像块利用差值量化法嵌入溢出图等相关辅助信息.采用Lena,Barbara等标准的8 bit灰度图像作为测试图像进行了可逆水印算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嵌入率高,而且有较高的视觉质量,能实现原始图像的完全恢复.以Lena为宿主图像时,其有效载荷可达0.93 bpp.和其他算法相比,在维持较好视觉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水印嵌入率.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岩浆热演化区域煤层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敏感性,建立杨柳煤矿10煤层岩浆岩圈闭区煤层敏感指标体系,论文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岩浆岩圈闭的104,106采区突出预测指标(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Δh_2)的敏感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岩浆岩圈闭区域10煤层瓦斯初始解吸量大,初始解吸速度快,第1 min及第3~5 min瓦斯解吸量随瓦斯压力的变化符合幂指数关系;依据Δh_2指标计算所得的第3~5 min瓦斯解吸量与实测的瓦斯解吸量平均误差为23.30%,而依据K1指标计算的第1 min瓦斯解吸量与实测的瓦斯解吸量平均误差56.22%;依据Δh_2指标计算所得的第3~5 min瓦斯解吸量与实测的瓦斯解吸量平均误差更小,即表明Δh_2指标更敏感。同时,现场实测的78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结果也表明Δh_2指标迫近度方差和标准差较大、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地应力及突出危险程度变化反映能力更强,即Δh_2指标更加敏感。因此,结合现场考察和实验室测定结果,将Δh_2作为10煤层岩浆岩圈闭区主要敏感指标,K1指标作为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7.
以山西朔州燃煤电厂高铝粉煤灰为对象,研究了煅烧温度为880℃,保温90 min条件下,粉煤灰纯碱煅烧后熟料在硫酸溶液中的铝浸出条件,揭示了铝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H2SO4溶液的浓度在7~9 mol/L之间,固液比(g/L)为1∶4、浸取时间在30~40 min之间、浸取温度在70~90℃之间时,可获得较高的氧化铝浸出率;H2SO4溶液浓度与浸取温度对氧化铝浸出率影响较大,浸取时间对浸出率影响不明显。煅烧熟料浸出过程符合液-固多相反应的内扩散控制模型,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65 k J/mol.  相似文献   
98.
进行了合成丙烯酸环氧酯树脂、安息香乙醚的试验,确定了合成的条件。用反应性予聚物丙烯酸环氧酯树脂、活性稀释剂苯乙烯、光敏剂安息香乙醚和其他添加剂配成了光敏涂料,并用此涂料加上适当的填料和颜料配成了光敏腻子。用光敏腻子和光敏涂料对木家俱、人造板进行了涂装试验,试验证明此两种材料具有固化快、涂膜理化性能好等优点。试验也确定了薄木装饰纤维板的涂装工艺,为生产性大车间的设计提供了工艺路线和基本工艺数据。使用光敏涂料的经济效果与现用的高级木家俱漆硝基木器清漆和不饱和聚酯漆相比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
线性组合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两个线性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对模型I提出了改进算法,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线性组合预测模型Ⅲ。以美国加州电力日均价为例,与单一预测方法、线性组合预测I和线性组合预测II进行对比,线性组合预测模型III预测方法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100.
2 ka来苏干湖沉积碳酸盐稳定同位素记录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择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苏干湖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210Pb, AMS 14C以及常规14C等测年手段, 建立了苏干湖沉积岩芯2 ka以来的时间序列. 对湖泊沉积细颗粒中的碳酸盐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 结合流域地表水δ18O值的变化以及气温观测资料, 认为碳酸盐δ18O值指示了流域有效湿度的变化; δ13C值的变化与湖泊年内冰封湖面时期的长短有关, 间接指示了区域冬半年气温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2 ka来苏干湖地区气候变化序列, 其气候变化过程经历了5个阶段: 0~190 AD, 暖干; 190~580 AD, 冷干; 580~1200 AD(MWP), 暖干; 1200~1880 AD(LIA), 冷湿; 1880~1950 AD期间为冷干气候, 20世纪50年代以来, 气候变暖. 碳同位素反映的2 ka以来冬半年气温的变化与历史文献记录以及其他地质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 表明苏干湖同位素记录的2 ka来气候变化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