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自然科学   4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运用优化方法对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进行改进,从而可以按要求找出使运动规律的速度、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中最大值均最小,或使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最大值为最小的组合曲线方程。给设计高速重载凸轮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能量法求解全柔性微动机器人移动副的刚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柔性机构中柔性移动副(P副)刚度的求解是进行全柔性并联机构、全柔性并联微动机器人分析的基础工作之一.在柔性铰链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能量法得出了非对称3.RRRP(4R)全柔性并联机构的变截面柔性移动副(4R)单元上所受外力与端部变形之间的关系,结合柔性铰链的柔性刚度矩阵求得柔性移动副单元刚度表达式方程.并用ANSYS工程软件建立相同的柔性移动副模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推导的柔性移动副的刚度与模拟结果很相近,刚度的理论方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例阐述了以连杆为起始构件这类机构的应用。运用图论的线图和邻接矩阵方法从分析平面低副4~8杆运动链的可能形式出发,分析了以连杆为起始构件这类机构的可能有的形式。并用图解法或解析法(矩阵形式)对这种类型的机构构件位置的确定、机构有曲柄存在的条件、以及对这类机构的运动分析、力分析等均加以举例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将其应用于多维减振系统中。采用经典的三平移并联机构作为多维减振平台的主体机构,推导出其位置逆解公式;建立了系统动力学状态方程模型,以运动学方程得到的支路加速度作为输入信号,控制器采用了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考虑到动态过程中机构动力学方程的复杂性,采用稳态方法对并联机构处于某一运动姿态的支路移动副振动进行控制,从而控制了整个平台的振动。仿真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控制算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新方法,即将达朗伯原理与虚位移原理相结合,直接建立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应用达朗伯原理得到各构件惯性力的显式表达式,根据虚位移原理并利用一阶影响系数矩阵得到了整个机构各主动副的平衡驱动力.该方法不反映机构关节约束力,特别适用于含闭链的机构动力学分析,表达简洁,适用范围广.另以并联机构3-RRC为例进行理论计算,验证了该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并与ADAMS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该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平面凸轮机构中的相似性现象.用平面凸轮机构中的三个圆──特征圆、基因及大圆,给出了直动型和摆动型平面凸轮运动转角相似的三种统一度量表示方法;用解析几何方法推导了这两种凸轮轮廓曲线任一点具有相似结构的压力角计算公式,并赋予通用公式表示.还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形式貌似不同的凸轮机构的演化机理.揭示凸轮机构中的相似现象,有利于寻找新的凸轮机构分析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首次提出了复合移动副的概念。指出复合铰链与复合移动副的存在,会使机构按阿苏尔组分类方法确定机构级别时,机构的级别变得不确定.为使机构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更简便,应注意尽量向低级别去拆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型3{R∥R∥C}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特殊位形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分析了一新型 3{R∥R∥C}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特殊位形 文章先从分析该机器人动平台的平衡情况着手 ,采用旋量及运动影响系数矩阵方法 ,推导了机构出现特殊位形的判别矩阵公式 ,由此得出了该并联机器人机构出现特殊位形的条件 由分析可知 ,该特殊位形条件只包含了机构的方位角而不含任何几何尺寸 ,故此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属只含位置奇异而无几何尺寸奇异形的机构 论文还在大型机械动态分析ADAMS软件上建立了仿真模型 ,由此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为该类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影响系数的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单开链 (SOC)入手 ,应用矢量的矩阵表示方法 ,引出了一阶转动及移动、二阶转动及移动影响系数的概念 ,并合并得出了一阶、二阶运动影响系数的表达式 ,该表达式与机构的运动参数无关 ,只与机构的位形有关 ,从而使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能以极简单的显式表达 ,不需任何求导过程 ;进而根据单开链(SOC)与并联机构的联系 ,通过各支路运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取其只与主动副有关的方程 ,最终得出了并联机构对应于广义坐标的一阶、二阶运动影响系数 ,为并联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织针分离工作表面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针踵与曲线三角针道间隙时的动力学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接触点压力角及综合曲率半径对接触刚度的影响,给出了各参数的计算方法。井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不同间隙及织针初始飞离工作表面速度对冲击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为合理选择针道间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