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单井单期次渗透率曲线,提出了一种砂砾岩体油藏沉积期次内幕非均质表征的新方法,称为渗透率曲线方法.此方法在砂砾岩油藏单井单期次渗透率曲线图上定义基线、突起、突起面积等基本概念,建立非均质表征参数A,B,并根据A、B参数的匹配关系,建立了非均质性依次变强的4种表征砂砾岩体期次内幕非均质类型的理论模型,再结合其他油藏静动态指标,譬如储量丰度、平均单井产能等,建立了砂砾岩体沉积期次内幕综合评价体系.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参数表征方法相比,渗透率曲线法在表征砂砾岩沉积期次内幕非均质性,评价储层产油(注水)能力、渗滤能力等特征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录井地质、开发动态资料探讨川西拗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中发育的宽大裂缝及其对气藏物性和气井开发动态特征的影响。新场气田须家河组岩心发育开度约10 mm的宽大裂缝,其产状直立、贯穿岩心长度达4 m多,宽大裂缝开度明显大于砂岩中常见开度为1 mm左右的微细裂缝。产层段岩屑录井见大量数毫米的粒状次生矿物以及钻进过程中发生数十立方米或更多的钻井液漏失,揭示了产层段中宽大裂缝的普遍发育。须家河组宽大裂缝为天然气提供了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流动通道,控制了致密砂岩中有利储集区块的发育。宽大裂缝发育区块气井开发动态表现为高产稳产或低产稳产,明显有别于致密砂岩气初期产量较高但不能稳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探讨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页岩油储层不同岩石矿物的孔隙发育特征,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取自沾化凹陷罗69井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层段21块自然断面和氩离子抛光岩心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像定量研究页岩油储层不同岩石矿物的孔隙发育类型、孔径分布及其面孔率贡献.结果表明沙河街组页岩油主要孔隙类型有泥岩中的泥质碎片间微孔和泥晶灰岩中的方解石溶蚀孔,其中的微米级孔隙提供了页岩油的主要储集空间.纳米级孔径为主的方解石晶间孔、晶内孔和黄铁矿晶间孔数量多,但孔隙面孔率很低.沾化凹陷页岩油开发的主要对象为微米级泥质粒间孔和方解石溶蚀孔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角洲外前缘储层单砂体薄、砂泥岩波阻抗值差异小的特点,结合曲线重构、地震正演等技术,分别对适用于薄储层的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声波与自然伽马曲线重构、稀疏脉冲波阻抗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联合是实现薄储层精细预测的有效手段,前者提高了波阻抗反演的岩性分辨能力,后者降低了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三角洲外前缘薄砂体的厚度与地震属性间关系较分散,依据地震属性对不同规模砂体的分辨能力指导属性优选及阈值选取,可以定性刻画砂层组内薄砂体的空间展布;将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的成果进行交互验证,指导油田井位部署方案的调整,区块内钻探成功率由65%提高至82%。  相似文献   
15.
卧龙河气田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盆地内的大气田之一。它具有多产层、多储集类型、多气藏类型和多裂缝系统的特点,是四川复杂气田的典型代表。二叠系气藏天然气局部富集与岩溶、断裂及有利构造部位三者的组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烃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嘉陵江组中具有较大天然气储量的气井在天然气组分上与储量较小的微气井有明显差异,前者天然气以高成熟的甲烷为主.烃类碳同位素特征证明天然气来源于深层二叠系高熟-过熟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反映出嘉陵江组基本不具备生成大量烃类的条件.作者将向下断达二叠系或更深、向上断达嘉陵江组的断层称为嘉陵江组气藏的"烃源断层".烃源断层为二叠系或更深层烃源岩中的天然气向嘉陵江组储层中运移提供了通道,是嘉陵江组天然气富集的关键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隔气式气驱产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裂缝性储层地质和开发动态的综合研究,认为气井产水能量主要受控于被水体分隔的天然气膨胀驱动,不同于一般气藏中的水体侵入。由于地层水和天然气的黏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较大压差开发条件下,具有高流度的被分隔空间天然气或多或少能够突破底部水体窜入井底采出,分隔空间的气水界面并非均匀下降,气窜是产出分隔天然气的主要方式。开发过程中的气水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气井所在的储气空间和被水体分隔的其他储集空间的天然气储量、分隔水体的体积和分隔阻力以及生产井的产量,这些因素的相互配置关系由井孔储层在裂缝系统中的位置所决定。提高气井排水能力、加大生产压差为分隔空间天然气突破水体创造条件,是产出分隔空间天然气提高有水气藏采收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川中地区香溪群中的产层主要与裂缝有关。从香溪群的地质条件和裂缝的特点论断,裂缝属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非构造缝,主要发育在雷口坡组侵蚀面古残丘的斜坡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