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2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煤油生物催化脱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油中的硫化物能够腐蚀金属设备,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对其脱硫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物催化法脱除石油产品中的硫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油品脱硫方法.本文研究在温和的条件下,利用适宜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对煤油脱硫.采用在煤油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醇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微生物菌,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菌体数量增长情况,同时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检测煤油中硫含量,监测微生物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SAP组(A组)、SAP引流组(B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观察术后12、24h大鼠死亡率,各时相点腹水量。分别予术后的第6、12、24h采集血液、腹水、肠液、肠组织、胰腺标本,冻存以备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及腹水淀粉酶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水IL-6、TNF—a浓度,胰腺组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肠液sIgA水平,肠组织作CIM+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别于术后6、12、24h,通过各项指标的检测,有以下发现:①术后同时相点A、B两组大鼠血清及腹水淀粉酶、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大鼠水平,且术后同时相点A、B两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及出血坏死程度均较C组大鼠显著加重。②对肠液sIgA的检测发现,术后各时相点A、B两组大鼠均显著低于C组大鼠水平。且A、B两组大鼠肠组织中CIM+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也均显著低于C组。③术后同时相点B组大鼠血清及腹水淀粉酶、IL-6、TNBa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大鼠水平;B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及出血坏死程度较A组明显减轻。④术后同时相点B组肠液sIgA水平显著高于A组水平;且B组肠组织中CIM+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A组显著增加。结论SAP发病早期,通过腹腔置管引流将富含诸如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腹水引流出体外,对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邹洪 《广东科技》2014,(12):234-234
血压计是对人体的血压进行测量的计量器具,其测量值准确与否,关系到人们对自身血压值是否正常的判断以及医生的诊疗,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好血压计对确保血压计量值准确可靠尤为重要。根据近三年检定工作中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水银血压计使用现状、产生故障原因、如何维护保养进行分析,为更好地使用和维护保养水银血压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本文提出了可溶性滤膜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钼 (VI)的简便方法。在pH4 5的HAc -MaAc缓冲溶液中 ,Mo (VI)与茜素红S (ARS)以及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形成的三元络合物能够被硝化纤维微孔滤膜定量富集 ,富集膜溶解在小体积的二甲亚砜中 ,于 4 9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30倍富集时 ,方法的检出限为 1 2 μg/L。该方法应用于天然水样分析 ,回收率好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功能性红曲米粉中的麦角甾醇的含量,选用Agilent ZORBAX SB-C18(2.1×150mm,5μm id)色谱柱,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2 mL.min-1,结果麦角甾醇在0~500 mg.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回收率为98.0~102.0%;最低检出限为0.009 mg.L-1.  相似文献   
26.
巯基丙酸在金盘电极表面采用不同的时间进行自组装,可以观察到循环伏安曲线中峰电流(ip)的改变。通过石英晶体金电极在组装巯基丙酸前后频率改变趋势的不同来讨论自组装的结果并观察巯基丙酸在一定电位下的脱落。利用巯基丙酸与天花粉蛋白之间正负电荷的静电吸引作用,在巯基丙酸达到饱和吸附后的金电极表面组装上天花粉蛋白,利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其在自组装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7.
大黄酸的极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H3 BO3 Na2 B4O7(pH =9.0 0 )底液中 ,大黄酸于 - 0 .6 4V(SCE)处有一二阶导数示波极谱峰 ,大黄酸的浓度在 0 .1 1~ 2 .2 4μg/mL和 2 .80~ 1 6 .8/mL范围内与峰高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0 .0 6 μg/mL .将此法应用于中药大黄中大黄酸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令人满意 .此外 ,还研究了大黄酸的电极反应机理和大黄酸清除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