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3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三角槽节流口面积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角槽流道中过流截面的变化特性,求出了最小过流截面的计算式并确定了它的位置。指出当所研究的流动处于紊流流态时,一般文献在层流条件下推荐的计算公式不再适用了,可按本文方法计算三角槽的过流截面面积,确定雷诺数,选择流量系。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了轴向柱塞泵柱塞油腔在预升、卸压力过程中压力是逐渐变化的情况,建立配流盘滑动摩擦副液压支承力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研究确定了液压支承力趋向恒值的参数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子母叶片泵叶片倾角的选取影响叶片受力的问题,在考虑了子母叶片泵与普通低压叶片泵的结构及油腔供油原理的不同后,对叶片在吸油区受到的液压力,运动惯性力和接触反力进行建模.取一系列叶片倾角的值,仿真出叶片所受的接触反力变化曲线.经分析,比较得出:在双作用子母叶片泵中,当叶片倾角为零度时,叶片受力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最小二乘法辨识叶片泵定子内曲线存在无法确定理论过渡曲线准确位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辨识曲线轨迹的新方法──残差分析法,解决了最小二乘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对高压叶片泵的大半径圆弧的包角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液压泵、马达的品质系数不论对元件本身的设计,还是对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国内介绍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资料的文章是很少见的。本文在详细研究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串并联液压补偿式功率回收试验系统进行成对试验时各参数的平衡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品质系数测试方法,称为三角测试法。该方法可节省扭矩仪等贵重设备,具有经济、简便、容易掌握等优点,由于在测试过程中被试件工况参数的变化与实际工作时的工况参数相符合,因而试验结果具有真实性。本文着重介绍这种方法的测试和计算原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减振孔和减振槽非线性微分方程式以及利用计算机求解结构尺寸的方法。通过非线性微分方程式的求解获得不同结构形式减振孔和减振槽的预升压力梯度、紊流强度、配流冲击压差及其随工况和设计参数变化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为获得低噪声性能提供最优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双作用子母叶片泵瞬时流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工作介质的可压缩性,以VQ45型泵为例,在考虑了预升、卸压闭死区和减振阻尼槽的引油作用时,对双作用子母叶片泵瞬时流量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了流量不均匀系数,找出了双作用子母叶片泵瞬时流量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泵的工作压力和工作介质的体积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高压叶片泵中存在的配流冲击对油泵性能的影响。指出配流冲击是高压叶片泵的主要振源和噪声源,它直接影响到油泵的效率、可靠性和寿命。消除配流冲击的方法是在叶片泵配流器件——侧板上设置压力过渡区。侧板上的压力过渡计算是以相邻两个叶片组成的密封腔作为工作腔,定子环过渡曲线作为工作曲线。侧板与定子环工作的相对位置决定于压力过渡区的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证实了新型低噪声配流盘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孔槽结合的新型减振结构和降低预升压(预释压)区压力梯度及倒灌(释放)流量峰值的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20.
可压缩流体工作介质情况下轴向柱塞泵配流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压缩流体为工作介质,对轴向柱塞泵配流盘进行了优化设计,即根据油液含气量的变化,合理计算配流盘的结构尺寸.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证明了采用该设计方法可以基本消除变工况调节时由于配流压差冲击和气蚀而产生的配流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