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6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摘要:
考虑多天线多中继两跳半双工无线网络,基于AF协议提出了RZF和IRZF MF 2种分布式波束形成方案.在中继节点,前者使用RZ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后者分别使用IRZF和M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显示,在瑞利信道下,2种方案与现有的MF RZF方案性能相当;而在莱斯信道下,文中RZF方案性能最优,但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度.相对于除RZF方案的其他方案,IRZF MF实现了系统容量增益,并且其计算复杂度低于RZF方案.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放大转发中继; 分布式波束形成; 正则化迫零预编码; QR分解
中图分类号: TN 925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22.
为了抵抗信道衰落以及提高频谱利用率,提出了在多信道多主用户的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次用户协作主用户通信的模型.同时基于实际情况中最大化主用户吞吐量的准则,建立了分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将该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指派问题,并根据匈牙利算法提出了分配次用户协作主用户通信的算法以及相应的次用户的接入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次用户协作主用户通信机制能够较好地抵抗信道衰落,大幅提升主用户的吞吐量,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相似文献   
23.
基于周期性带内检测机制建立了一种优先级队列模型,得到了周期性带内检测机制的性能指标.针对周期性带内检测机制中缺乏对次用户空闲状态时间的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闲时间的带内主动感知策略(Idle Time based In band Proactive Sensing Strategy, ITIPSS).该策略在执行周期性带内感知的基础上,利用次用户的空闲时间主动感知当前占用的授权频段,以降低检测延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周期性带内检测机制,ITIPSS能够有效降低对主用户的检测延时,从而减少次用户对主用户工作的干扰.  相似文献   
24.
基于瑞利衰落的单源单宿多中继译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 DF)协作系统,提出了一种联合功率分配和自适应多电平正交幅度调制(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M-QAM)算法.推导出了在高信噪比下系统误符号率(Symbol error ratio, SER)的紧密上界闭式表达式,并在给定系统SER的条件下,得到最小化SER的功率次优分配和实现M QAM自适应速率控制的联合算法.该联合算法仅需要在发送端获得信道统计状态信息(Channel Statistic State Information,CSSI),从而避免了系统信道瞬时状态信息交互的开销.实验仿真表明,在高信噪比下,推导的闭式表达式逼近蒙特卡罗实验结果,提出的联合算法带来了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25.
为了分析IEEE 802.22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性能以及各协议参数对性能的影响,针对饱和情况下基于非竞争BR(Bandwidth Request)机制的IEEE 802.22 MAC协议提出了一种三维离散时间马尔科夫链分析模型. 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协议的子信道预留机制和频谱感知的虚警概率,在帧节点处分析了离开事件以及到达事件,并在建模场景下准确得到了马尔科夫链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通过马尔科夫链分析,得到了吞吐量、强迫中断率和切换队列的平均排队时延3种最主要性能指标的表达式.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模型可以准确评估协议性能,定量分析各项性能指标,为合理地选取协议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一种考虑休眠模式的IEEE 802.15.4 MAC协议Markov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描述启用休眠模式的IEEE 802.15.4 MAC协议,提出一种考虑休眠模式的IEEE 802.15.4时隙CSMA/CA算法Markov分析模型.分析了协议参数对吞吐量和功率消耗的影响,其中特别考虑了占空比和非饱和负载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模型参数数值结果.结果表明,分析模型给出的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较吻合,且该模型可用于描述休眠模式对IEEE 802.15.4协议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一种多中继协同网络吞吐量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接收节点通过累积信息量完成解码的单源单宿多中继无线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前向解码协议的中继节点选择及传输算法.首先,给出了在给定整个网络所需传输信息量的条件下最小化信息传输时间的数学模型,并证明了其是一个完全多项式非确定性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贪婪中继节点选择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被选择节点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信道增益,不仅保证了被选中节点能够容易地解码信源信息,而且使得网络终端接收到较多的有效解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接近集中式最优中继节点选择机制的性能,并且其分布式实现减少了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28.
蒋群艳  蒋铃鸽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8):1343-1347,1352
针对目前分层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在用户移动时无法达到无缝切换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型分层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tMT-HMIP).该策略利用网络的层次化结构特性,通过改进切换触发机制、地址配置策略,对切换过程进行了优化.在移动终端向移动锚点(MAP)注册新链路地址的过程中,通过在移动锚点处建立临时地址映射表,将发往原链路地址的数据包缓存,并将其链路地址映射为新链路地址.保证从原链路失效之后到新链路建立之前,数据包不被丢失.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减少了切换绑定代价和切换延时,有效地避免了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达到无缝切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检测水印的非对称水印系统.该系统利用多个检测水印和一些秘密的二值序列构造嵌入水印,嵌入水印与每个检测水印具有固定的相关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非对称水印系统能够提供可靠的非对称检测,系统鲁棒性高.  相似文献   
30.
针对WCDMA系统的基站布局规划初始阶段基站与移动台发射功率均未知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导频功率调节控制的移动台分配策略.以传统的就近分配策略作为初始分配方法获得扇区负载,设计新的导频功率计算方法,使之根据负载动态调整以控制移动台的再分配,迭代式地平衡各区容量.仿真结果表明,新策略克服了原有策略考虑因素单一的缺点,在满足系统容量和覆盖需求的同时减少了服务基站个数、降低基站的总发射功率,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