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自然科学   40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根据反应物的不同配比,用乙酰基不同程度地取代了聚酚氧大分子侧链上的羟基,得到了不同酰化程度的聚酚氧,用NMR及FTIR谱图对合成的乙酰化聚酚氧进行了定量,并用FTIR、DSC对其分子间氢键的强弱进行了研究,用DSC对系列酰化聚酚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聚酚氧中的特殊相互作用主要来自羟基。  相似文献   
52.
53.
研究近地震场地的地震频谱变化特征,分析其地形效应,能够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对九寨沟风尘寺台站实测的3次余震数据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监测点地震时频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山脚监测参考点,山脊监测点FFT主频值较小,集中在7~12 Hz;山脊监测点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较大,范围为0. 06~0. 12 s; HVSR分析揭示山脊监测点谱比分析的地形放大系数可达12,且存在多个卓越频率,主要在5、30以及50 Hz左右放大较为明显;山脊监测点均方根加速度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放大,且在水平EW向有显著的放大效应,放大系数可达12. 5倍。可见单薄山脊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地形放大效应,而且当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山脊走向大角度相交时地形放大效应最为显著,同时也证实了微地貌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为分析研究受汶川地震影响下茂县、汶川以及都江堰三县的植被动态恢复状况,通过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植被指数(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计算2007~2017年各年的植被覆盖度,进一步计算2009~2012年以及2013~2017年植被覆盖恢复率,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探讨该地区植被恢复的时空差异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在2007~2017年这10年内随着时间逐渐恢复,且恢复较好,但震中区域差异明显;结合实地调查滑坡数据,得知研究区与滑坡区植被恢复都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海拔和道路距离与植被恢复面积比分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坡向上的植被恢复面积比也存在差异;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灾害密度越大,植被恢复显著点较少;由于各种植被类型的特性不同,导致植被恢复的快慢不同,其中草甸、针叶林、阔叶林及灌丛自然恢复速率较快。可见,研究区内植被恢复受到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震后绝大部分区域植被在10年内恢复到震前水平,但部分区域需要人类进行政策保护,研究结果可为地震灾后植被恢复的决策干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5.
56.
用粒子模拟方法求解在环形等离子体中静电电子温度梯度模的回旋动力学方程。采用了四阶变步长积分格式,使计算省时、简便;并且给出了模的最大增长率与电子温度梯度参数ηe和R/LTe的变化关系。与有关的实验进行了比较,数值结果接近实验测量值。  相似文献   
57.
对于多方案、多状态、多目标的工程问题,可以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一个以各目标为坐标轴的欧氏空间( 效果空间) ,并在此空间内定义一个灰靶,将由状态和方案组成的局势,在目标上的观测值向效果空间进行映射,以求得最优方案。本文以电厂混煤燃烧问题为例,在3 种目标下,对3 种混煤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58.
利用DV3T流变仪通过控制剪切速率和小振幅振荡剪切的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剪切历史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的表观黏度不仅受降温方式的影响,还与测量过程中选取的剪切速率有关;即使原油降温过程中所经受的剪切速率很小,其恒温静止达到平衡时的储能模量与静态降温的原油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这种差距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降温过程中剪切时间越长,原油的表观黏度越大;但恒温静止阶段的最终胶凝结构却越弱;此外原油在降温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使其流变性恶化的最差高速剪切温度。  相似文献   
59.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观测结果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国家“九五”期间投资建设的一项重大科学工程,其中GPS观测由27个连续观测的基准站、55个年复测的基本站和近1000个不定期复测的区域站组成[1,2].自1998年该网络开始观测以来,基准站一直连续观测,基本站已观测7期,区域站于1999,2001和2004年观测了3期.中国大陆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烈,故GPS观测点密度越高越能准确地反映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总貌和细部特征,因此,目前区域站的观测数据是刻画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之关键所在.据1999和2001年两期GPS观测,前人已给出过中国大陆速度场的初步结果[3~5…  相似文献   
60.
针对传统的管道变形内检测探头环向检测面积较小的问题,在磁旋转编码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电涡流检测技术,研制了一种涡流变形内检测探头。文中首先介绍了电涡流管道变形检测的理论基础,设计了管道涡流变形检测探头的机械结构及电路系统,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到探头与被测件距离d的增加引起传感器输出电压峰值信号呈现非线性减小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激励信号峰值和激励线圈内径变化对d值检测的影响。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电涡流检测技术的管道变形检测具有可行性,实验测量精度达到1mm。该检测探头的研制对于提高管道变形内检测环向检测精度、降低检测成本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