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3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特有极度濒危植物猪血木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广东阳春八甲镇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H.T.Chang种群全部14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23个引物共检测到15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率60.90%.根据所得数据求出的观察等位基因数为1.609 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47 1、Nei基因多样性为0.199 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53 4.猪血木还保留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猪血木个体明显地分为2个亚群,其中2号个体同其他成员的遗传关系疏远.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2.
针对热带树种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de Laubenfels分布在海南的12个天然种群进行取样,测定了叶绿体DNA(cpDNA) trn L-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868~876 bp,显示出长度多态性.碱基组成A T含量较高,百分比值为64.17%~64.95%.通过统计简约算法共鉴定出30个单倍型.根据种群间分化度FST(=0.00)、基因流Nm(介于1.92~2.50)、AMOVA(24.17%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P>0.05)以及邻接树中单倍型的分支式样,发现海南的陆均松种群尚未发生遗传分化.另一方面,依统计简约算法构建的单倍型网图具"星状"特征,而且邻接树中多数单倍型合并于树的顶端.这些基因谱系结果提示海南陆均松种群在近期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Tajima的 D 检验和错配分析结果也支持这种推测.结合地质和古孢粉学证据,认为残存于"避难所"的陆均松种群在全新世时,伴随全球气候转暖,在海南岛内可能实行了扩张.  相似文献   
23.
笼养蓝孔雀两个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英吉利孔雀场和广州动物园两个蓝孔雀Pavocristatus种群进行了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共获得 173和 15 7个扩增片段 ,多态率分别为 47 40 %和 9 5 5 %  相似文献   
24.
稻属AA型物种包含栽培稻和与其最近缘的野生稻物种,是稻属植物中一个重要的类群.为了探究稻属AA型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的适应性进化,以AA型稻属物种中已经公布的6个叶绿体基因组为对象,利用PAML和Selecton对叶绿体基因进行适应性进化的分析.研究发现,4个基因(matK,ccsA,psbB和rpoC2)经历了正选择作用,并对基因的正选择位点进行了定位,初步分析了正选择位点的变异特点,探讨了正选择位点与蛋白质结构保守性的关系.本研究为深入了解稻属的叶绿体基因及其适应性进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5.
 运用克隆测序的方法测定了椴树科Tili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和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 21种以及外类群蔷薇科4种植物的叶绿体trn L-trn F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3科44个代表种的trn L-trn F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推测分析椴树科、梧桐科和杜英科科间和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①文定果属Muntingia构成一个独立于梧桐科和椴树科的分支,具有较高bootstrap的支持率和后验概率,表明建立文定果科Muntingiaceae具有合理性;②滇桐属Craigia与梧桐科翅子树属Pterospermum、肖槿属Thespesia、苹婆属Sterculia、可乐果属Cola、梧桐属Firmiana和银叶树属Heritiera的关系密切。支持将滇桐属归于梧桐科的观点;③杜英属Elaeocarpus和猴欢喜属Sloanea均为杜英科的主要成员,应归于杜英科;④椴树科、梧桐科和杜英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特别是,椴树科和梧桐科的关系非常密切,两科并没有构成两个独立的单系群,而是形成复系群。  相似文献   
26.
湖北八角莲属(小檗科)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湖北省利川县小檗科八角莲属的一种新——利川八角莲  相似文献   
27.
运用对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和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16种植物的叶绿体rbcL基因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了测定,选用PAUP软件分别对rbcL基因,trnL-trnF间隔区和rbcL基因-trnL-trnF间隔区联合数据矩阵进行分支分析,结果:(1)穗花杉属以置于红豆杉科内为宜,将穗花杉属独立成科的意见未得到支持;(2)三尖杉属内篦子三尖杉地位特殊,赞同成立篦子三尖杉组;(3)罗汉松科属单系群,竹柏类应归属罗汉松,不同意将其从该科中分离出来成立新科竹柏科;(4)不支持红豆杉科独立成目,其单生单轴球果可能是由复合双轴球果减化而来。  相似文献   
28.
DNA Extraction and RAPD Analysis of Podocarpus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以鸡毛松(P.imbricatus.)、竹柏(P.nagi)、长叶竹柏(P.fleuryi)、百日青(P.nerifolius)和罗汉松(P.macrophylus)为材料,通过对CTAB法进行改进提取了罗汉松属植物的DNA.DNA的产率和质量均较理想,能满足PCR扩增的需要.对4组80个引物进行筛选,发现9个引物的带型清晰并呈多态性,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11个.该9个引物在每个样本中扩增的片段总数平均为31个.采用UPGMA法对由RAPD数据求出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植物明显地分为3个亚类群,支持在罗汉松属内建立罗汉松组、竹柏组和鸡毛松组的处理方式;不同意把竹柏类从罗汉松属中分离出去成立新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29.
合成睾酮的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艇  苏应娟 《世界科学》1995,(11):30-32
  相似文献   
30.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的新鲜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利用三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克隆测序得到紫杉烷7β-羟基化酶的基因全长。该基因编码区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GA,全长1 692 bp;碱基组成为490 A (29.0%),351 C (20.7%),362 G (21.4%)和489 T (28.9%)。将紫杉烷7β-羟基化酶基因全长序列与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的其它三个成员进行比对,发现它与紫杉烷2α-羟基化酶基因、紫杉烷10β-羟基化酶基因及紫杉烷13α-羟基化酶基因的一致性分别为74%、68%及76%。它们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连接区均具保守的GT-AG结构,内含子区的变异性明显高于外显子区。进一步以红豆杉属的13个紫杉烷羟基化酶基因家族成员为对象,利用位点间可变ω(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 模型对该基因家族的适应性进化进行分析。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的分析表明:紫杉烷羟基化酶基因家族的少数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ω>1),但未检测到正选择位点;而绝大部分位点受强烈的负选择作用(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