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四瘿螨诱导的美洲黑杨抑制消减文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以杨四瘿螨诱导48、72 h的美洲黑杨无性系为实验方(tester),以未经诱导的美洲黑杨无性系为驱动方(driver)构建杨四瘿螨诱导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cDNA文库,共获得了710个克隆,所建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200~1 000 bp之间。通过序列测定拼接和同源性对比分析,获得了美洲黑杨涉及信号传递、能量代谢、胁迫响应、物质运输等功能的差异基因。  相似文献   
12.
美洲黑杨×欧美杨F1无性系的多性状联合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美洲黑杨(I 69杨)×欧美杨(I 45杨)33个F1 无性系第 12 年生数据详细研究了林木生长、木材品质和干形性状联合改良的可行性,并与单性状直接选择进行了比较。通过独立淘汰法可以选择出生长和材积均较优良的无性系;应用指数进行综合选择时,综合性状得到改良,但单个性状的遗传增益比单性状直接选择的增益有所下降;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性状构建的指数进行选择,选出的无性系是材积比较大、密度比较高的优良无性系,与独立淘汰法选出的无性系有66.7%是相同的;当用生长性状、木材品质性状和干形性状构建多性状选择指数时,材积经济权重×10 与密度经济权重×10 是两个比较好的指数;按材积经济权重×10进行选择时,虽然木材密度遗传增益很小,但是材积的遗传增益可达 5.14%,指数遗传力为 0.653 5;按照密度经济权重×10进行选择时木材密度可以获得 6.27%的遗传增益而材积几乎没有减少,指数遗传力高达0.702。运用选择指数对多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和定向选择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对用分维数表示的杨树冠层特征与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参试的28个杨树无性系4年生时的生长量存在显著的差异;用盒维数法表示的分维数(FD99)在无性系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而用双表面积法估算的树冠分维数(FDa、FDv)在无性系问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树高之间相关显著;而除用盒维数法表示的树冠分维数(FD99)与胸径生长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外,其他情况树冠分维数与生长相关均未达显著性水平,表明并非叶面积越大生长量越大;树冠分维数与胸径生长相关明显大于与树高生长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干形性状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9 年生美洲黑杨新无性系的圆满度、弯曲度、利用率、节子数和树皮厚度等5 个干形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各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的5 个干形性状在杨树无性系间变异十分显著;各性状的遗传力较高(0438 0 ~0775 3) ,干形高度受遗传控制;弯曲度、节子数及树皮厚度等3 性状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圆满度和利用率2 性状变异系数较小;杨木单板利用率的高低与树干弯曲度和树皮厚度遗传上有密切的关系,但与节子数相关不密切。同时利用指数分析法对杨树新无性系干形的优劣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美洲黑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12对SSR引物对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的11个半同胞家系的137个子代进行遗传分析,共检测到了10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A)为8.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P)为5.37,观测杂合度平均值(Ho)为0.39,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5(其中10对引物的期望杂合度均大于0.65),基因分化系数(Gst)平均值为0.22,基因多样度(h)为0.55~0.72。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家系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其地理位置差异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杨树雄性不育品种花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杨树小孢子败育的时期及影响小孢子败育的因素,为杨树雄性不育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杨树雄性不育品种‘泗杨1号'为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细胞发育过程;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败育花粉粒的形态观察,并与可育品种‘南林3412'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镜下观测发现在四分体时期以后,即单核小孢子期,雄性不育品种‘泗杨1号'大部分小孢子发生异常,开始表现出败育性状。在花粉粒成熟期小孢子开始发生解体,小孢子败育。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仅有的少量花粉粒发现其异常变形,不同于正常花粉粒形态。【结论】‘泗杨1号'小孢子败育从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在花粉粒成熟期小孢子发生解体,小孢子败育。影响‘泗杨1号'小孢子败育主要原因是绒毡层细胞降解的延迟,影响小孢子发育营养物质的供给,导致小孢子发生败育; 除此之外,花药室内的Ca2+浓度、花药内壁乌氏体的分布也有可能影响‘泗杨1号'小孢子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林木基因组中的微卫星(SSR)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卫星DNA 是一种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SSR) ,其核心单位由2~4 个核苷酸组成,两侧一般是保守序列。由于SSR 具有共显性,多态性高,可进行PCR 扩增分析,因此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分子标记。微卫星在林木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其核心单位主要是(AG)n ,(AC)n 。现已在许多林木中发现有微卫星,如:松树、杨树、桉树、苹果树。林木的微卫星标记可扩充现有的RFLP、RAPD、AFLP 遗传图谱,以及QTL 分析,并应用于基因型鉴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8.
林木是人类最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林木有草本植物不具有的生物 学特征,如广泛的次生生长,在四季更替中调控生长和休眠,以及漫长的营养生长期等。揭示这些生物学特征的分子机制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杨树是林木中的模式树种,是第3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模式植物,杨树转录组和蛋白组的研究也已深入开展。杨树基因组计划推动了林木基因 组进化、木材形成、开花、休眠以及林木-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等领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用主分析量分法(PCA)分析了 2年生产地试验林的7个生长性状,用逐步回归法测定了这些性状与9个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树总高、冠幅生长和年高生长量分别为前三个主分量中的正向的高负荷量,这三个主分量占7维空间中观察方差的98%左右。引起生长量变异的主导生态因子为纬度(X_1)、年平均相对湿度(X_5)和年平均雨量(X_7)。据此,官庄林场地区的树年高生长的线性模式为: y=85.6249—1.4147X_1+1.3205X_5—0.0121X_7 (F=5.787)  相似文献   
20.
用X射线密度计测定木材年轮的含水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扫描密度计测量气干材含水率及其每一年轮的水分分布。并与干燥法进行对比,其含水率测量误差在2%左右。对X射线扫描密度计测水分的原理与影响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也进行斩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