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1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通过对CAM及其制造环境设备信息的分析,提出了设备信息的分类方案,描述了设备特征的面向对象表达。该方法能简化设备模型的内部结构,使设备建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2.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联结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达成课堂高效。本文分析了培养高中生数学联结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3.
目前,大型场所对环境温度的检测需求越来越大,而现有的温度测量系统显然不能满足检测需求,设计数字化无线温度传感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为了得到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的车体振动响应,并对车体振动情况做出评价,进而分析车辆的乘坐平稳性等级,首先建立了车体的垂向振动力学模型并列出运动微分方程,然后对轨道垂向不平顺进行了描述,并将轨道不平顺的垂向空间域功率谱转换为时频域功率谱,计算出轨道不平顺的位移时间序列,再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车厢的三维模型,用动力学仿...  相似文献   
75.
基于AHP-灰色聚类模型的采空区危险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提出了采空区危险性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从具体工程地质出发,分析了影响采空区危险性的诸多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灰色聚类权值,根据实测数据确定了白化权函数,建立了灰色聚类综合评判模型,给出了灰色聚类系数和采空区危险性级别的对应关系,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应用该模型对贡北金矿10个采空区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在工程实践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加工番茄进行工厂化播盘育苗,移栽人大田,有效防止了因盐碱、气候条件等影响造成的出苗不好;也因此项技术的推广,有效提商了地温,延长了生育期,确保多座果、品质好、提早成熟及产量的提高,避开交售高峰,交售价格优惠,增加收入。我县种植加工番茄的平均单产由6_8吨/亩增加至8—10吨/亩,最高可达15吨/亩。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7.
和静县耕地普遍含有盐碱,尤其下潮地盐碱更为严重。孜然种植后期又因浇水引发孜然立枯病、菌核病,造成孜然死亡严重,连年单产仅在50-80kg,亩徘徊。因此,我县在协比乃尔布呼乡、古尔温门肉牛场境内盐碱地改进孜然种植模式为宽膜平铺获得成功,铺膜后很好地抑制了盐碱,提高地温。而且整个生产期不用浇水,确保墒情,中后期感病死亡率得到控制.单产电显著提高至150-200kg/亩,其裁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8.
鞍钢7号高炉复合炉缸的结构特点与中修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鞍钢7号高炉自焙炭块-陶瓷砌体复合炉缸的结构特征;指出了结构设计中需改进的问题;分析了五年中修停炉后对复合炉缸结构状况的调查结果,认为风口下三层局部区域自焙炭块疏松脆化的主要原因是疏松层部位没有达到自焙温度、碱金属侵入蚀损所致·停炉打水浸泡后,使疏松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治颅脑外伤及脑卒中技术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同时各种后遗症的康复率和10年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保持患者良好的姿势或体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痉挛的出现,有效的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中必须了解患者的主要障碍,并设法帮助病人预防和克服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80.
位于砂岩地层上的堆积层斜坡是重庆开县广大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生产场所,其位移变形直接关系着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现场调查指出人口密度大、过度开垦是导致斜坡变形的重要人为因素.通过专业监测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揭示出该类斜坡具有阶段性蠕滑、位移在雨季增长明显的变形特点,滑面通常位于土岩接触面或堆积层中黏粒含量较高且相对隔水的层面.这些结论可为地质灾害治理和西南地区城镇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