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7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近年来,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该文对眼科学教学中Powerpoint课件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和选择性培养方法。方法:将人视网膜通过剪碎、匀浆、过筛、胶原酶消化处理后,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物理刮除等分离方法获得较纯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中,并采用含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素的培养基促进内皮细胞贴壁生长,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成典型的铺路石样生长,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细胞纯度达98%以上。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培养出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并可稳定传代,为视网膜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有效的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检测IFN-γ及其转录因子T-bet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机体免疫在该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角膜表层镜法建立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在感染后第1、3、5、7天,观察角膜炎特点与病理变化;半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角膜中IFN-γ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T-bet的表达。结果:角膜接种菌液后,角膜浸润混浊进行性加重;HE染色可见早期在角膜及前房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RT-PCR与ELISA检测结果表明,IFN-γ在角膜接种菌液后均出现表达,在第3天达最高值,而后逐渐降低;T-bet在第3天达最高值;T-bet mRNA的表达与IFN-γ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中,Th1型免疫应答在调节机体的抗真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视觉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对75例确诊为早期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和视网膜电图b波的潜伏期和振幅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早期未出现血管病变时的中医证型以阴虚热盛证和湿热困脾证为主。阴虚热盛证表现为PVEP的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FERG的b波振幅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湿热困脾证患者PVEP的P100波和FERG的b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均发生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未出现血管病变时可表现出特殊的中医证型,与视觉电生理的改变存在相关性,可以为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徐国兴 《奇闻怪事》2011,(9):9-9,12
我认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评价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你能获得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第二个是你的管理工作要顺心、得体、有章法、有艺术。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泪糖的变化及其与血糖、尿糖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实验组;在造模前、给药72h后、造模后1周、1月、2月,分别进行体重、泪糖、血糖、尿糖的测定;观察两组各个指标造模前后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泪糖、血糖、尿糖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泪糖和血糖的升高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血糖在给药72h后达到高水平,并一直呈高水平状态;泪糖呈一过性高水平的状态,回降后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呈缓慢升高的趋势,最后稳定在强阳性。泪糖在造模72h时80%达到+++,10%达到++++;在造模1周时60%降至++,只有30%处于+++以上;造模1个月时80%达到+++以上;造模2个月时100%处于++++。结论:糖尿病大鼠泪糖的变化具有显著意义,泪糖的含量可以反映糖尿病病程的进展状况;具有简单,灵敏,高效的泪糖测量方法可以作为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7.
李琼  徐国兴 《海峡科学》2007,(3):63-64,72
脉络膜新生血管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类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其中Ang-1和Ang-2与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结合后构成的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及其受体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与正常人眼外肌的结构差异,探讨共同性斜视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共同性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进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共同性斜视组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数目明显减少,但未见肌纤维类型优势分布和肌纤维群组化现象;比较两组间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数目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共同性斜视弱侧眼外肌发生肌源性的病理学改变:眼外肌纤维减少和收缩蛋白表达减弱在共同性斜视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眼外肌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数目比例失衡可能不是共同性斜视产生眼位偏斜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眼球钝挫伤与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眼球钝挫伤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对钝挫伤性继发青光眼的早、晚期治疗的分析,指出临床上要提高对钝挫伤性继发青光眼的认识,及时合理地综合治疗.早期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是止血、消炎、降眼压及视神经保护.晚期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70.
视网膜疾病是眼科疾病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结果是光感受器细胞或神经节细胞的变性坏死。当前对坏死的视神经细胞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利用干细胞,尤其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诱导分化成为视网膜细胞;恢复和重建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望成为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