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2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脱臭反应动力学角度讨论了生物法脱除恶臭成分甲硫醇和乙硫醇的速率及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在达到一定浓度或者流量之前,随着浓度或者流量的增大,降解速率增大,一旦超过该浓度或者流量,降解速率就会降低,说明甲硫醇和乙硫醇为抑制性基质,且甲硫醇的抑制系数要大于乙硫醇。同时研究了喷淋水量、SO42-浓度对脱臭速率的影响,表明当喷淋量小于29L.h-1时,降解速率随着喷淋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之后会在一定水量范围内几乎不变。而喷淋液中SO42-浓度的增大会降低甲硫醇和乙硫醇的降解速率,且SO42-浓度对降解甲硫醇的抑制作用要比乙硫醇小。  相似文献   
12.
钛合金在超临界水氧化含氯废水介质中腐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中试装置.研究了钛合金(纯钛和铸钛)在超临界水氧化条件下(温度为400~600℃、压力为28~32 MPa)分解含氯废水时的腐蚀.经过30 d的试验,用金相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腐蚀的形貌,结果表明,2种金属在含氯水溶液超临界水氧化条件下试验均存在腐蚀,用称重法对腐蚀速率进行了测试,其中.纯钛腐蚀速率为0.014 g/(m2.h)或0.43 mm/a.铸钛金属腐蚀速率为0.015 g/(m2.h)或0.45 mm/a.同时对其材质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揭示.  相似文献   
13.
过滤式厨房油烟净化器过滤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几种滤料进行厨房油烟净化试验,发现了过滤式材料净化厨房油烟的规律,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过滤材质上油烟颗粒进行了观察,对过滤式油烟净化器净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填料生物过滤去除H2S恶臭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过滤处理恶臭气体中大量存在的H2S.采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和培养,以陶粒和活性炭作为填料,在停留时间为18.7~150s时,浓度为1.5×10-4、4.5×10-4、1.5×10-3时,去除效率均在99%以上.浓度大时,活性炭滤柱的作用效果要明显优于陶粒滤柱.反冲洗可以降低滤柱的压降,短时间内对去除效果有影响,但很快可以恢复.在滤柱的前段承担去除大部分H2S臭气.建议实际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点进气方式或适当降低滤柱高度.填料的选择可以考虑加入适当比例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15.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几种主要膜的分离原理、所用的膜材料、膜分离装置的现状及其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随着新型膜材料的不断诞生,膜的造价将会大大降低,膜技术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低温耐冷菌在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普通活性污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OD降解性能、沉降性能的变化,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并验证了活性污泥中始终存在有低温耐冷菌,并通过试验证明低温耐冷菌在低温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相对优势.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环境条件下低温耐冷菌的COD去除率虽不及中温菌,但二者相差不到10%,而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低温耐冷菌的COD去除率却高于中温菌COD去除率63.67%;从而证明低温耐冷菌对寒冷地区污水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步沉淀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新工艺,通过对分散体系以及溶液投加方式的调整,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沉淀直接转化为氧化铜,并对产物进行了XRD、TEM、FT-IR表征.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纯氧化铜晶相,XRD结果计算其粒径在10 nm以下,但由于二次结晶的发生,TEM观察其形貌发现该产品有团聚形成梭状大颗粒的趋势.将这种纳米氧化铜制备为脱硫剂,研究了其常温下对H2S的脱除能力,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出口气体H2S浓度控制在3 ppm以下,经23 h穿透以后,测得硫容为10.7%.这种氧化铜的一步法制备通过更简化的工艺,制备得到小粒径纳米氧化铜产品,具有工业化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复合耐冷菌特性和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活性污泥在低温(4-8℃)下的驯化、培养和分离,得到6株低温耐冷菌.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在聚氨酯填料上.提高了生物法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效率,COD去除率提高了30%.同时解决了常规固定化颗粒易破碎而无法实现工程应用的问题.通过对耐冷菌生物膜生物量和酶活性分析,探讨了固定化混合耐冷菌处理低温废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纳米氧化锌脱硫剂的活性及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三元纳米锌基脱硫剂(CFZ),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脱硫剂的组分,利用XRD和TEM等对脱硫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室温脱硫性能及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Zn、Ce和Fe的原子比为0.7∶0.01∶0.05时,其脱硫效果最佳,硫容为5.2%;由于掺杂物的存在,低温焙烧时,CFZ的粒径增幅不大,当焙烧温度升高到570℃时,其晶粒尺寸增大到46.8nm;硫化过程中氧分压为5%时,脱硫剂使用寿命最长为330min,且该纳米脱硫剂可直接通入空气进行连续5次的硫化/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物过滤法去除H2S和NH3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生物过滤法处理恶臭气体中大量存在的H2S和NH3.采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和培养,以活性炭和陶粒作为填料,考察了运行初期,由于NH3加入对已驯化效果良好的H2S滤柱的影响,不同滤柱高度的出气效果,不同进气浓度的处理效果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调控情况.结果表明,生物过滤法对H2S和NH3的去除是可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