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为了探究运行参数对分散相液滴的运动、聚并过程的影响,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捕捉分散相与连续相的流体间界面,利用漏电介质模型模拟均匀静电场,研究了电场强度、液滴粒径、液滴表面间距和液滴相对位置(液滴中心连线与电场强度方向夹角)对处于均匀电场中离散相多液滴聚并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了液滴聚并过程影响因素,并与数值计算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散相液滴聚并效率与电场强度、液滴粒径比、液滴表面间距以及液滴的相对位置有关;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液滴的聚并效率显著增强;随着液滴表面间距以及液滴相对角度的增大,聚并效率有所降低;液滴粒径比对聚并效率亦产生影响,当液滴粒径差距较大时,液滴的聚并效率有所降低;电场强度对聚并过程的影响较为复杂,当外加电场强度持续增大时,液滴难以发生聚并,液滴被拉长后产生破碎或者弹开现象,存在阻碍液滴聚并的临界场强.  相似文献   
12.
GPS高程转换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是GPS/水准法,对于缺乏地面重力数据的地区,该方法不是十分理想.本文采用一种组合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利用EGM2008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确定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结合工程实例,利用带状线路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验证的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方法进行正常高计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 novel multi-benzoic acid ligand and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rare earth complex with the ligand and Eu3 +were focused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ligand and complex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 techniques, and element analysis.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heat resistant performance,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in fibers of the complex were also measured. The fluorescent spectra indicate that as-synthesized complex owns excellent luminescent properties. The maximum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complex is more than 7 000.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initial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of as-synthesized complex is at 413 ℃.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photo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assynthesized complex is 50-60 nm,and can b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fiber. Based on thes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ynthesized complex has excellent luminescent properties, good thermal stability,and extensively application prospect.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能源的角度分析了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高能耗的主要原因,接着介绍了中央空调中变频调速技术的节能原理,且对变频调速系统的工作效率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纳米多孔硅基薄膜的常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APECVD)的方法制备了带有新颖结构和特殊蓝紫光(400 nm左右)发光特性的硅基薄膜.通过在自行研制的等离子体反应装置中通入按100:1:1的体积比进行配比的SiH<,4>:H<,2>: Ar混合气体进行APECVD,在加负偏压条件下获得了由Si基组成的絮状多孔纳米结构薄膜.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了沉积过程中的电子温度在2.2eV左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薄膜表面形貌后肯定了偏压对薄膜纳米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备一种全透式沥青路面专用高黏度改性沥青,采用自制改性粒子(SR)与SBS粒子为复配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荧光显微照相、针入度试验、延度试验、软化点试验、薄膜老化试验、动力黏度试验及布氏黏度试验等,对自制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能进行表征,并与SK90#基质沥青、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各改性材料在基质沥青中分散良好,自制高黏度改性沥青中的SR粒子作为高弹嵌挤单元提高了沥青交联网状结构的稳定性;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和延度,以及较低的针入度(25℃);自制高黏度改性沥青的动力黏度高达230kPa·s,明显高于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中自制高黏度改性沥青高温分级达到PG82℃,较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提高1个等级,较基质沥青提高4个等级,高温变形可恢复性能最强;4种沥青的原样和薄膜老化后沥青中以自制高黏度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随温度变化最为缓慢,高温敏感性最弱,耐老化性能优异;弯曲梁流变试验(BBR)中,SBS改性沥青和自制高黏度改性沥青的低温分级均达到PG-18℃,较基质沥青和橡胶沥青高1个等级,但自制高黏度改性沥青的蠕变劲度较小,蠕变速率较大,具有更强的低温柔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对不锈钢双毛细管产生的静电雾化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探讨了液滴分离周期与电压以及雾化模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乙醇双毛细管静电雾化过程中依次出现了滴状(倾斜滴状)、纺锤、脉动锥射流、鞭式射流与多股射流等多种雾化模式;雾化射流中心线与毛细管轴线之间的夹角与雾化模式紧密相关,滴状模式下夹角随着电压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支化苯甲酸配体,并且以该配体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琳作为第二配体、Eu3+离子作为发光中心,合成了多支化稀土光能转换材料.通过IR、元素分析、DSC、TG和荧光光谱对有机稀土光能转换材料的结构以及热性能和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和phen与稀土Eu3+进行了配位.荧光光谱表明该稀土光能转换材料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互联网用户习惯使用较为简单的关键字来进行信息检索的现状,文章对用户的检索关键字进行语义扩展,力求检索结果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初衷.利用互信息与本体互补性,建立基于互信息和本体的协同检索模型(MO_CRM).在MO_CRM模型的基础上,对相关的领域本体的修正与补充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得到改进型IMO_CRM模型,从而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计算机软件不仅是无形资产,具有价值性、依附性、限期性、持续性以及效益性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计算机软件以商品的形式被软件企业广泛销售,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另外,随着商品交易的逐渐增多,其自身的价值在市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计算机软件评估技术概念、方法、发展以及实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