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自然科学   1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IF环的刻画     
引入了A-内射模和A-平坦模的定义,由此构造了A-伊环,利用平坦模和内射模给出了A-伊环的8个等价命题,得到了环R分别是伊环、A-正则环和正则环的充要条件,即:R是伊环,当且仅当只是A-伊环且A-平坦模的每个内射子模是平坦模;环R是A-正则环,当且仅当R是A-伊环且A-平坦模的子模是A-平坦模;环R是正则环,当且仅当R是A-伊环且A-平坦模的子模是平坦模。  相似文献   
42.
高压放电降解甲基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放电电压、甲基橙浓度、降解时间和溶液电导率等因素的考察,研究了高压放电降解甲基橙废水工艺.研究表明:在输入电压为11.2 kV,高压放电时间为10 min时,甲基橙的降解率能达到99%以上;甲基橙在高压放电下的降解反应属于假一级反应,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速率增加,降解后溶液呈酸性;甲基橙废水的电导率影响甲基橙的降解,随废水电导率增加,甲基橙降解率下降.甲基橙废水经高压放电后,废水的COD降解了87%,降解后水体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43.
本文论述了汉中市农村沼气建没发展历程和现状,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指导不到位;二是后续服务、管理脱节。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整合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4.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栽培与管理技术措施,经十年的研究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已取得大面积示范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45.
本实验采用超滤法分离发酵乳中的ACE抑制肽,研究了超滤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给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5000Da的超滤膜,在压力0.1OMPe,温度37℃条件下.能得到具有较高ACE抑制活性的超滤液.  相似文献   
46.
对螺旋聚合物的种类、合成方法、表征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螺旋聚合物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采用水热的方法,将纳米SnO2负载在多壁碳纳米管(CNTs)表面,制备得到SnO2负载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SnO2/CNTs)。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溶液的浓度可以控制SnO2/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  相似文献   
48.
DL-苏氨酸的化学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化学方法制备 DL-苏氨酸 ,再拆分制备 L-苏氨酸工业化 ,以降低瓶颈氨基酸 - L -苏氨酸的价格 ,主要原料有甘氨酸、乙醛等 ,采用的路线为甘氨酸铜路线。改进了操作工艺 ,并对产品及中间体进行了初步鉴别。红外光谱中有各自的特征峰 ,产物的熔点、红外光谱与苏氨酸的文献值相符 ,证实了产物为苏氨酸。  相似文献   
49.
DL-苏氨酸合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由甘氨酸铜路线制备 DL-苏氨酸的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实验分为两部分 :苏氨酸铜的制备和 DL-苏氨酸的制备。制备苏氨酸铜的最佳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为2 0~ 30℃ ,p H值为 9,乙醛与甘氨酸的物质的量比为 4∶ 1。 DL-苏氨酸制备的工艺条件 :底物的质量分数为 1 4% ,流速为 2~ 3m L/ mi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究犀角地黄汤对中暑小鼠的预防效果及血液指标变化的影响。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暑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小鼠每天使用11.375 g/kg犀角地黄汤进行灌胃,连续用药5 d,对照组和中暑组小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最后一次灌胃后2 h进行中暑造模。将中暑组和干预组小鼠置于40℃的恒温环境中持续60 min,对照组小鼠置于室温环境中,对比各组小鼠的抗中暑效果,试验结束后,小鼠眼眶分别采集抗凝血用于血常规检测,取血清用于血清生化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的肛温显著升高(P <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肛温显著下降(P <0.05);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血液WBC、Gran#、Lymph#、Mon#、RBC、HGB、HCT、MCV、RDW、MPV、PDW水平显著升高(P <0.05),PLT、PCT水平显著下降(P <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液WBC、Gran#、Lymph#、Mon#、RBC、HGB、HCT、MCV、MPV、PDW显著下降(P <0.05),PLT、PCT水平显著升高(P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