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自然科学   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煤矸石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煤矸石用作高速公路路堤填料的技术可行性,采用固结不排水中型动三轴试验,对煤矸石的动强度、动应变、阻尼比及循环荷载下的动力特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煤矸石的动应力-动应变曲线可用双曲线拟合,试验还获得了双曲线动力本构模型的具体形式及参数;根据循环荷载下轴向变形的累计特性,提出了改进的渐近屈服面弹塑性模型.该试验成果可用于煤矸石路堤的动强度、动变形及循环荷载下累计变形的计算.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坑中坑开挖变形特性,分析了卸载条件下坑中坑基坑不同区域土体应力路径的变化规律,采用土体卸载的HS有限元模型,对某地铁换乘站坑中坑土体开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坑中坑的内坑开挖对外墙侧移影响较小,每次开挖外墙侧移仅为2mm左右;外坑、内坑开挖都导致内墙向坑内侧移,内坑开挖导致内地连墙侧移值增加超过11 mm;...  相似文献   
53.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刘松玉张继文(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南京210018)(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南京210018)介质的孔隙特征在许多领域有重要意义.在土力学领域,孔隙分布是土体变形的内因,是决定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在很久以前...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卵砾石土地层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建立考虑实际地形状况的隧道三维计算模型;分别采用台阶法和分部开挖法以不同施工顺序对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经对比分析,确定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卵砾石土地层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采用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先从浅埋一侧拱部断面开挖的上半断面临时中隔壁四分部法是可行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影响围岩位移的主要因素是支护系统能否及时封闭,以及开挖断面的数量多少;对于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来说,先开挖支护浅埋一侧拱部断面,再开挖支护深埋一侧拱部断面,然后依次(浅埋~深埋)开挖支护下台阶和仰拱的施工顺序有利于拱部围岩稳定,引起的拱顶下沉较小,也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新世纪岩土工程学科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探讨SRTP项目的可行性;针对该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解决对策、组织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6.
提出了桩间“加筋与遮帘”作用的计算方法.单桩的桩土作用关系采用荷载传递曲线,根据弹性理论Mindlin方程求解群桩间相互作用.依据弹性叠加原理,建立了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荷载传递迭代法相耦合的群桩沉降计算混合法.在编制的群桩沉降分析计算程序GPSAl中,采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成功地计算了群桩间的“加筋与遮帘”作用.同时,在计算桩间影响系数时,考虑了桩周介质压缩层厚度有限的边界条件.本文的计算方法,可作为群桩沉降分析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7.
在桩身完整性分析中,为确定缺陷的性质和准确位置,依据弹性波理论,提出了利用数值计算手段分析不同类型桩身浅部缺陷的新方法.结论表明,缺陷附近的阻抗变化与反射波幅大小成正比.对浅部缺陷,可以近似用无阻力反射系数来估算缺陷的大小;对突变缺陷桩,由"峰-峰值"来确定缺陷的位置,用速度波曲线的负峰、正峰间距确定缺陷的长度较准确;桩身浅部缺陷,选用窄脉冲激励较易分析;该方法也可以用来模拟多个缺陷、桩身形状或密度变化情况.该成果为定量分析桩完整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现有粉喷桩施工过程喷粉压力的分析,提出了粉喷桩施工过程喷粉压力对桩周土体作用的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施工过程桩周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变化.分析了粉喷桩施工过程的桩周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产生与消散规律.利用平面圆柱扩张理论分析某一深度处超静孔隙水压力,求解出粉喷桩施工对桩周土体产生塑性区半径大小的解析式.由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表明,桩边附近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而由于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理论计算结果的塑性区半径偏大.但由理论计算表明,理论公式能较好反映粉喷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9.
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施工时 的噪音、振动等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而限制了它的作用,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强夯地基工程的实践,对不同夯击能下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时所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监测,经过对这些实测振动资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当强夯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衰减到0.1g时,对建筑物几乎没有危害,同时得出当强夯夯击能为1.5,2.0,2.5和3.0MN.m时,其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分别为14,17.5,18.7和19.5m。  相似文献   
60.
2D工法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基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未有太多的工程实例。为更好为今后的工程实际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大型的岩土工程软件Geo-Slope分剐对影响复合地基沉降的桩间距、桩模量、垫层刚度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桩间距的大小是影响该复合地基沉降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