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2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猫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2.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洪湖湿地为例,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范围的尺度及其主要受益人,确定应纳入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评价指标的方法,避免评估过程中的重复计算,并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洪湖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1.020 4×108元,其中水产品供给价值占59.0%,涵养水源与调蓄洪水价值占29.1%,因此,在制定洪湖开发利用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其生态效益,避免生态环境破坏,才能实现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市PM10空气污染指数时间序列为例,运用复Morlet小波进行了时间尺度分析,发现其具备340 d、180 d、50 d和18 d 4个变化尺度,尤其以340 d的尺度最为明显;运用db小波对研究对象的突变事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资料对各季节的PM10突变事件分析,结果表明PM10污染事件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其成因与当时的气象条件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湖北作物气候生产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北省76个气象台站1960~2005年逐年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应用Miami模型、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湖北省气温气候生产力(TSPt)、降水气候生产力(TSPn)和蒸散量气候生产力(TSPv)进行了估算,并采用EOF、RE.OF、EEOF、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湖北省TSPv的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降水是大部分地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TSPv在时间上波动明显,在空间上受地形、降水、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西部山地区震荡特征明显,东部平原丘陵区具有稳定的上升趋势,西北山地区是震荡的敏感区;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有利,“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不利,北部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图4,表2,参11。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农田渍害的表现特征;其次根据监测原理,将国内外农田溃害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分为地表指示标志法、地下水位反演法和与非遥感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并分别对各类方法的原理、技术、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分析,发现各种方法均能解决特定的农田渍害监测问题,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和局限性;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两种潜在的遥感监测方...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中游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影响,长江中游湿地生态呈现恶化趋势,江湖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演化和湿地功能的发挥.必须大力加强湿地生态恢复研究,采取积极的生态恢复措施,据此,提出了长江中游湿地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汉湖区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S/GIS技术,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及遥感资料对江汉平原湖区的范围和土地资源进行了分析.考虑湖区发育背景、资源环境结构和社会经济功能等方面的因素,将江汉平原湖区界定为湖北省境内以江汉平原为依托的、海拔50m等高线以内的所有地区.其范围在111°36′38.76″~116°7′52.14″E、29°25′59.25″~31°27′14.45″N之间,按自然界线计算面积为4.664万km2,按行政区统计面积为6.475万km2.通过遥感图像的判读分析、实地抽样并结合相关资料,得出了1995年及2000年江汉湖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调查分析结果,揭示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热环境与PM10空气质量时空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6年12月~2007年11月MODIS数据对武汉市热环境进行反演,结合同时段的PM10空气污染指数进行了PM10空气质量关系与武汉市热场强度与的初步相关研究,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耦合关系.从时间分布上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研究,表明夏季两者之间变化趋势相反,冬季则接近,春秋两季两者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遥感数据是提取水体信息的常用数据,实际应用中,中、高分辨率空间数据能够以较高精度提取水体信息,但由于时间分辨率较低,难以有效监测水体的动态变化过程.以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为代表的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时间分辨率高,在全球大范围快速提取水体及水体动态变化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其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限制,提取的水体信息精度不高.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MODIS数据的水体超分辨率制图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MODIS数据MOD09Q1产品的1、2波段,通过线性混合像元分解,得到水体丰度图;然后利用MODIS数据MOD09A1产品的2、4波段,计算得到水体归一化指数,对水体丰度图进行后处理以减少混合像元分解误差;最后以修正后的水体丰度图为输入,建立超分辨率制图模型,从而得到最终的高空间分辨率水体分布图.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丹江口水库,并与利用Landsat-8/OLI数据提取的水体分布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像元尺度的水体制图结果而言,通过超分辨率制图得到的水体制图结果精度更高,不仅能够更好的保留水体空间分布特征,提取的水体面积也更加准确.基于MODIS数据利用超分辨率制图方法对丹江口水库进行水体提取,完成了2014年12个月丹江口水体面积变化图.超分辨率制图可以获得具有Landsat空间分辨率和MODIS时间分辨率的水体制图结果,实现对丹江口水库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水域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诊断技术对广西钦州1950~2005年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并利用基于小波的ARIMA模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56年来,钦州水稻总产量和单位产量波动具有明显的3a、7a和25a特征时间尺度,播种面积7a特征时间尺度主要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影响。基于小波的ARIMA模型在水稻产量、播种面积预测方面精度很高,预测误差与气象灾害和土地政策变化有关。利用基于小波的水稻产量多时间尺度分析与预测方法,可以辅助水稻产量增减周期的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对于结合供求关系合理调整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