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1.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22.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23.
手性分子的螺旋结构与其光学活性的关系,是有机化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本文详细地分析了1,2-二取代环已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建立起结构与旋光方向的联系,从中揭示出物质结构与旋光方向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统一通信的定义,提出了一个易于理解且清晰的统一通信框架定义,分析了统一通信能够带给企业的益处以及阻碍统一通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阻碍统一通信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 2 0年代之前 ,科学家运用经典力学考察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的宇宙无论在时间上 ,还是在空间上 ,都是无限的 ,永恒的 ,无始无终的。这个无限时空的宇宙观广为世人赞赏和认同。1 91 2~ 1 92 6期间 ,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Slipher)观测到 4 6个星系的光谱 ,发现谱线的位置普遍地红向位移。若假设谱线位移是星系空间运动的反映 ,则星系的退行速度超过恒星的平均空间运动速度 1个量级、2个量级 ,甚至更大 ,即达到每秒几百公里、几千公里 ,甚至上万公里。天文学家将星系的红向位移现象 ,简称“红移”(redshift)。1 92 9年…  相似文献   
26.
银河系结构的现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河,是我们早就认识的天体,随着现代科学探测手段的进步,我们对它的认识比过去更清楚了,但是随着提出的问题却也更多而且更深刻了。李竞同志《银河系结构的现代观》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7.
以复合免疫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白细胞为材料,构建库容量为4.5×106pfu.mL-1的cDNA文库,随机挑选单克隆菌落测序共得到10 500条有效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s)序列.经PHRAP软件对序列拼接组装后得到3 382个转录本,其中有1 080个重叠群和2 302个单一序列,有59.08%的转本录在NCBI数据库中搜索到同源序列.运用Blast2GO软件进行Gene Ontology注释,分别有27.47%、25.20%和10.01%的转录本参与细胞生理、代谢和生物调节等生物学途径;分别有48.43%、22.10%和10.69%的转录本起到结合、催化和结构分子活性等分子功能.统计数据显示,与细胞自身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的基因如真核转录延长因子、反转录酶、核糖体蛋白、腺苷酸转运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热休克蛋白等在血液白细胞群中大量表达.另外,与固有免疫密切相关的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抵抗素、颗粒体蛋白等表达量相对较高,说明固有免疫系统在七鳃鳗感染初期的免疫防卫方面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来临。本世纪将于哪一年结束,1999还是2000?下世纪哪年起始,2000还是2001?这是学术界有争议的纪年法则,已有百年以上的议论历史,尚无定论。迄今国际社会,例如,联合国,也未制定出权威的、对会员国均具有约束力的规定。我国该如何行事?在我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关注这一问题,于1990年要求其下属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世纪”与“年代”的纪年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鉴于对“年代”的纪年方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和各种媒体多已约定俗成地采用0到9的规定,遂将关注目标聚焦在争议大的“世纪”上,并具体化为“21世纪始于何年?”。1991~1993年,天文学名词委经过三次年度审定例会的研讨,于1993年提出在确悉当时国际社会仍没有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规定的前提下,为了减少混乱,建议我国确认:21世纪起始于2000年1月1日。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在荷兰召开第22届大会,中国天文学家代表团将这一建议提交大会并以公开信形式发表于大会会报中,以期听取世界各国天文学家的意见。可能由于与会代表对这一历史性争论兴趣淡漠,没有得到强烈的反响。在此之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不时出现对诸如“到本世纪末”、“世纪之交”等一类用语的不同理解和解释而引起的混乱和矛盾,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天文学会联名于1996年4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了21世纪始于2000年的建议。关于“世纪”的纪年方法的争议由来已久。最近的一次发生于19~20世纪之交的西欧和北美的学术界和社会某些阶层。英、法等国的人士认为“世纪”的纪年当然始于1,终于0。20世纪的第一年是1901年,最后一年是2000年。理由是公元无0年,而始于1年;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世纪”的纪年的人定因素高于学术传统,始于0,终于9,更符合于现代的计数方式,且公元无0年之规定,并无科学依据。结果,争论的双方各自于1900年或1901年迎接各自认同的20世纪的到来。至于我国,当时正值晚清。除知识阶层中的极少数人士之外,绝大多数公众只知光绪二十六年,即庚子鼠年,或光绪二十七年,即辛丑牛年,而不识西历与公元计年。所以,我们面临的“世纪”纪年方法的选择和判定,乃是新课题,在我国并无先例可循。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和公众,纷纷认定1999年12月31日为20世纪之尾,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活动,迎接2000年1月1日的21世纪的到来,还同时欢庆2000年这一新的千禧年的光临。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天文学会提出21世纪始于2000年的建议,与国际动向和趋势一致,并不受个别国家的个别机构或组织的没有约束力的规定或说法的影响。这一建议的理由是:一、在信息时代,必须考虑到计算机(电脑)的计数方式,它的个位计数是0到9;十位计数是10到19,60到69,等等;而百年的统计计数是从00到99。二、21世纪始于2000年与我国已初步认同的新千禧年始于2000年协调一致。三、“世纪”始于0,终于9的纪年方法与在我国已公认的“年代”始于0,终于9的纪年方法相互符合一致,比较科学。四、与新的天文历元始于2000·0年完全一致。五、本建议只涉及了21世纪的起始年、月、日,不涉及历史旧事。如采纳本建议,即可避免将来每次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都要发生的关于世纪起始年的争论。 * 李竞研究员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20年代之前,科学家运用经典力学考察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宇宙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无始无终的.这个无限时空的宇宙观广为世人赞赏和认同.  相似文献   
30.
编辑先生: 最近,各大媒体对"嫦娥一号"的报道中,我时常会听到一些天文学范畴的术语,但是我查阅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天文学名词>,发现里面并未包含,比如"撞击坑""极轨道"等.另外,关于已公布的"凌日"这个术语,既然天文学中有"日食""月食",为什么不能是"日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