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3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讨论了构造分布计算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出了分布计算环境的总体框架,同时具体展现了一个分布计算环境的基本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进的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遗传算法在编码方案及遗传操作中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非成熟收敛现象,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该方法以实数编码代替二进制编码,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遗传算法中海明悬崖,计算精度等问题,根据适应度值父染色体进行变异操作,减轻传统遗传算法中变异操作所存在的盲目性,并对遗传算法可能出现的非成熟收敛现象进行预测,从而能极大的避免非成熟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定义了一种度量多样性的指标,来自适应地调整基于实数编码的多亲遗传算法中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这两个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数编码的自适应多亲遗传算法,该算法能自适应地调整其参数,且在求解优化问题的过程中,能克服早熟收敛的现象,提高搜索能力,加速收敛速度。同时将该算法用来求解多峰值测试函数,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Pareto Front的多目标遗传算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多目标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Pareto Optimum的多目标遗传算法非常适合于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讨论了不带参数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提出了用排除的办法来构造进化群体的非支配集,同时给出了新群体的构造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讨论的方法比较国际上已有的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具体地讨论了系统的总控流程图、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系统支撑环境和用户界面,概述了数据库设计和信息代码设计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共享存储器的共同进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基于共享存储器的共同进化算法,该算法是一种基于粒度并行模型的进化算法,应用共享存储器方法提高算法的性能,仿真实验证实了算法在改善早熟收敛以及收敛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小麦、麦草及苹果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测定的操作程序。直接加混合吸附剂于提取液中进行净化,使操作大为简化。用气相色谱法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回收率达90.7~106%,检测限2.5×10~(-11)gs~1。  相似文献   
18.
硫代磷酰胺类有机磷农药不用蒸馏的Kjeldahl定氮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基红、溴甲酚绿和酚酞联合作指示剂,用甲醛滴定代替蒸馏的Kjeldahl 方法测定硫代磷酰胺类有机磷农药中的氮.磷不干扰测定.操作简单、快速、精确.  相似文献   
19.
一种提高多目标进化算法搜索鲁棒最优解效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将拉丁超立方体抽样用于计算有效目标函数,有效地提高多目标进化算法求解鲁棒最优解的效果;同时提出一种自适应抽样技术,使求解效果和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与已有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求解效果好,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界面损耗因子与法向阻尼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与分形几何学理论对界面法向接触刚度进行分析,在改进原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界面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接触阻尼计算方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接触阻尼的变化规律.减小分形粗糙度和增大法向接触荷载均会使得法向接触刚度增大,而且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法向接触刚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增大分形粗糙度和降低法向接触荷载都会使得损耗因子升高,且损耗因子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当分形维数趋近于2时,损耗因子收敛于某一定值;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也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其变化过程出现了2个拐点.当分形维数低于第1个拐点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分形维数超过第1个拐点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当D≤1.4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当D1.4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荷载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