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地球科学   1707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英  刘沛  古林玉  任芳  杨鹏 《测绘科学》2015,40(5):159-162
针对获取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DSM)效率不高的现状,文章研究了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除临时动地物的方法:通过对TIN迭代滤波与聚类进行改进,提出了两种滤除临时动地物构建DSM的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数据流TIN迭代与临时动地物的特征,直接滤除临时动地物构建DSM;第二种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逆向添加滤除临时动地物点的非地面点构建DSM。最后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均可较好地滤除临时动地物构建DSM。  相似文献   
32.
    
  相似文献   
33.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is important for ecosystem conservation and plant recovery, especially in climate sensitive regions. Various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Köppen class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epict climate change. However, these studies were restricted to large scales or of limited accuracy due to uncertainties in climate model projections.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elevation on the shift of climate zones, as compared with other factors, is less emphasiz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compiled the Kö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 (period 1961-2010) for the study area,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spatial resolution was selected as 1 km × 1 km. Sichuan Province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3 main climate classes and 10 subtypes. The east-west gradient of the climatic regimes in Sichuan is represented by the main climate classes, warm temperate climates (C), snow climates (D) and polar climates (E), at which the most abundant class is C. The most abundant subtype is snow climate with dry winter and cool summer (Dwc). Shifts in Köppen climate classes reflect the observed trend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inally, the elevation showed an obvious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nge of climate classe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shift of areas covered by Köppen climate classes increases with elevation.  相似文献   
34.
哈拉湖位于青藏高原,在该区开展的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为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试验。反射地震采用1200道接收,道间距2 m,偏移距1 m,炮间距8 m,覆盖次数150次,排列中间激发的观测系统,每道采用6个60 Hz检波器单点组合接收;采样间隔0.5 ms,记录长度2 s,宽频带采集;激发震源为大型车载可控震源。采用该工作方法得到的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构造形态特征明显。根据试验区地形地貌和地震剖面上反映的永冻土层厚度、断裂构造和高速层分布,结合其他资料,确定了验证孔位。  相似文献   
35.
随着气候场重建数据在揭示气候动力机制以及与数值模式模拟相结合等方面的应用, 它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 关于空间格局重建方法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气候场重建方法, 即模态逼近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该方法利用代用资料与器测资料不同空间模态之间的协调性, 采用模态逐次逼近, 从而实现对过去无器测资料覆盖的气候场的重建。基于该方法, 本文利用549个树轮序列重建了北半球(22.5°N以北)公元1250年以来的地表气温空间场。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设计了多组验证试验, 结果均表明该重建方法能够较好的再现器测数据的年代际尺度变率特征。最终重建结果表明, 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 该方法重建出的北半球小冰期(1400~1700年)平均气候状态的空间格局特征与基于多组气候模式集合平均在该时段的模拟结果更为接近。另外, 为体现重建结果对外强迫的响应特征, 本文比较了在不同强度(强、中等、弱)典型火山年的空间格局差异, 发现高纬度地区对火山外强迫相比于中低纬地区更加敏感, 这与已有的基于数值模式模拟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综合以上讨论, 证明了该方法在气候场重建方面的有效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6.
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可分为7个组、21个生物带、10个阶。各组均为向北东、北西向的穿时体。向北东向穿时较高,反映向北东向的海侵较慢。自晚寒武世起,南西方向开始抬升,海水向北东方向运移。向北东方向抬升比北西方向慢,结束沉积晚。  相似文献   
37.
作为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协调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空间开发失控和区域无序竞争等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地理国情成果数据、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成果数据和行业专题资料及统计资料;结合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方法;在构建适宜榆林市实际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榆林市空间开发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榆林市最适宜开发和较适宜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市的西北部地区;占榆林市总面积的18.4%;最不适宜开发和不适宜开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市东南部地区;分别占榆林市总面积的39.86%和41.75%。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榆林市东南部多为山区、地势复杂;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同时该地区人口数量大;导致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较为匮乏;开发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8.
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两次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海水的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铅、锌、镉、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烃、硫化物、铜、铅、镉、汞、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测定结果,并结合2001年以来历史资料,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历史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该海域生态环境中除个别要素如活性磷酸盐、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他污染要素含量相对稳定且有下降趋势,2001—2005年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仅部分要素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39.
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采集积雪物理特性(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体积含水率)数据,分析了天山积雪雪崩站稳定积雪期和非稳定积雪期雪物理特性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在垂直剖面上的廓线分布.结果表明: 1)稳定期积雪深度随时间缓慢减小,体积含水率垂直廓线随积雪深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距雪表面约33 cm,雪密度垂直廓线为中部大、积雪表层和底部较小;2) 非稳定积雪期积雪迅速沉陷,体积含水率相对于雪层温度的变化有滞后效应,滞后时间约为2 h,雪密度垂直廓线与稳定期相同.整个非稳定积雪期的日平均雪密度与日平均含水率、日平均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0.
实践证明,常规固定试验(压缩试验)可以采用快速法替代现行规范的慢速法。本文在大量统计对比和相应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地区经验修正系数K值,以利快速法的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