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通过对盆地形成过程的研究,认为风火山盆地经历了基底、古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及构造盆地4个阶段,在晚白垩世沉积形成.地层含矿性特征表明,晚白垩世风火山群砂岩夹灰岩组和砂岩组地层是含矿地层,其中砂岩夹灰岩组是主要含矿地层,与铜矿成矿关系密切.矿床成因分析认为,盆地附近的隆起区作为蚀源区,其晚三叠世地层及其他浅成侵入岩等,为沉积盆地提供了沉积物,也为盆地地层沉积提供了铜质来源.在砂岩夹灰岩组和砂岩组地层中,还原、碱性环境下沉积形成的灰绿色碎屑岩形成了矿源层,经过后期的活化、迁移、富集,形成了沉积一改造型层控铜矿床.  相似文献   
62.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93,自引:11,他引:82  
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发现秋季降水量的均值突变现象在四季中最为明显,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El Nino年秋季,新疆脊偏强,印缅槽偏弱,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La Nina年秋季降水形势相反.CO2倍增情况下的数值试验表明,西北地区西部夏季降水增加明显,而秋季不明显;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而秋季降水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63.
刘艳秋  胡存  刘海笑 《岩土力学》2013,34(12):3617-3624
修正了传统隐式回映算法,建立了适用于饱和黏土循环动力分析的边界面塑性模型的完全隐式积分格式。该模型基于无弹性域概念和临界状态理论,采用各向同性、运动硬化准则、旋转的边界面,并引入表征土体结构损伤和重塑程度的损伤变量以反映循环载荷作用下饱和黏土的各向异性、刚度、强度软化及塑性变形累积等特征。针对等压固结 和偏压固结 的饱和高岭黏土的不排水三轴试验进行模拟,采用不同的应变增量步长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修正隐式回映算法应用于该类边界面模型的合理性、积分格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另外,结合有限元软件自动时间步长的增量迭代解法,对饱和黏土应力控制的不排水动三轴试验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修正的适用于该边界面的塑性模型隐式回映算法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数值分析结果,能够反映饱和黏土的循环刚度的退化和强度的弱化等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64.
清代中期苏皖地区耕地数据网格化处理及精度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格点化区域历史土地利用数据是进行历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模拟的基础。本文基于苏皖地区耕地垦殖倾向,分别采用清代中期苏皖地区省域及县域耕地数据进行网格化降尺度处理,分配至10 km×10 km的网格中,并将两种分配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来定量探讨数据的空间范围大小对格点化数据的精度影响。得到以下结果:①用苏皖省域耕地数据和县域耕地数据模拟的网格化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平均差异率为16.61%。相对差异率较小(-10%~10%)的网格有24.55%,较大(>70%或<-70%)的网格有13.3%,主要存在于洪泽湖流域及苏北北部沿江平原(黄河改道前入海口处)。②苏皖地区清代中期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耕地垦殖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苏南平原地区的太仓市和昆山市北部,苏皖西北部的砀山县、丰县和沛县,垦殖率均在80%以上;而苏北北部旧黄河入海口、洪泽湖流域、太湖流域及安徽南部山区丘陵地区垦殖率较低,多在10%左右。③1735 年耕地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100 m,坡度≤2°的地区。到1980s 时,不同坡度下的垦殖率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65.
华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功率谱、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25个台站68月降水量115年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存在着2~5a左右的甚低频振荡,10~20a和60a左右两个主要长周期振荡,上世纪末至本世纪10年代、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多雨时段,20年代至40年代末、80年代至90年代为少雨阶段。由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降水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20世纪1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左右发生了两次突变,其旱涝阶段同小波分析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6.
The unique database of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s made in the Seine estuary over 45 years by the Service de la Navigation de la Seine at Rouen is used here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 of oxygen status in the estuary and the nutrient fluxes to the Seine Bight during the last half century. The Riverstrahler model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link between these long-term trends i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Seine system and the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activity in the watershed over this period taking into account natural and man-induced hydrological variations. Oxygenation of the fluvial sector below Paris ha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owing to improved wastewater treatment, but a large part of the estuary remains completely anoxic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months. Nitrogen input to surface waters from urban sources has remained essentially constant while diffuse inputs from agricultural soils have increased 5-fold as a result of more 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 loss of retention capacity in riparian zones. Phosphorus inputs from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sources increased 3-fold from 1950 to 1980, but have decreased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rally high level of phosphorus contamination has favored strong algal development in all large tributaries of the Seine River upstream of paris since the 1960s. Silica inputs, originating mainly from the weathering of rocks, fluctuate widely depending on hydrology. In-stream retention of silica, linked to diatom blooms, has increased but remains limited. These changes have induced several shifts in the nutrient limit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eine Bight.  相似文献   
67.
兰州城区稳定能量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6,他引:11  
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描述地面至特定高度大气层结构稳定度的参数-稳定能量,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1988-1992年兰州气象站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的探空资料,计算了300-1000m每隔50m共15层的稳定能量。利用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兰州城区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SO2、CO、NOX)的日平均浓度资料,计算了地面气象要素、低空气象参数、低空风和稳定能量等气象因子与SO2、CO、NOX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用稳定能量来描述低层大气的稳定性更为合理一些;(2)在诸多气象因子中,稳定能量与SO2、CO、NOX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3)稳定能量的年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浓度的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逐月看,各层稳定能量与SO2浓度之间均为正相关,除7月份以外,大多数层次均通过了α=0.01显著性水平的相关性检验。  相似文献   
68.
林州-安阳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地下水氮污染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林州市-安阳县是我国著名的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严重地危害着当地居民的生命与健康。本文根据饮用水的NO^-3分析资料,阐明了亚硝胺的前体物NO^-3的分布与食管癌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居民饮用NO^-3超标的浅层地下水,旱井水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原因之一,70年代以来,大量施用化肥是起引饮用地下水NO^-3污染的根本原因,它导致的后果使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缓慢。本文结合^14C资料对地下水NO^-3-N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9.
模糊数学方法在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洁 《高原气象》2002,21(3):333-336
对兰州市1990-1993年的城市区域网格噪声监测数据,应用模糊论方法学进行相关聚类分析,计算近度及择近手段,对兰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布点进行了优化。用未参加优化运算的1994年和1995年的实测数据进行优化后的检验(F,t),以此验证测点优化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模糊论方法进行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是可行的,准确的,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0.
阐明了林州市食管癌流行的4个特征。根据46个饮用水的NO3^-分析资料,论证亚硝胺的前体物NO3^-的分布与食管癌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林州市的发病率是北部高于南部;林州市-安阳县-范县的发病率是西部大于东部。居民饮用NO3^-超标的浅层地下水,旱井水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原因之一。70年代以来,大量施用化肥是引起饮用地下水NO3^-污染的根本原因,它导致的后果是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缓慢。指出了必须坚持“防霉、去胺、施钼肥、治增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五项预防措施,特别要把饮用水治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