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科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基于ARMA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沈阳经济区2009~2015年经济、环境指标进行了短期预测,并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了该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耦合作用关系。预测结果表明,ARMA模型预测误差相对较小,预测效果良好。沈阳经济区经济类指标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各环境类指标,原正向指标(指标越大越好)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原负向指标(指标越小越好)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沈阳经济区的经济与环境耦合度自201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即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总是处于由缓和向尖锐的循环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2.
基于美国国家空域系统变革和新一代航空运输体系应用以及欧洲"同一天空"计划实施中综合集成和技术合作的背景,以及中国十三五"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的背景,以MH370航迹跟踪/区域搜索为例,讨论卫星通信、社交网络、测量大数据支持下地理网络空间组成关系的新特征及其发生的变化。研究发现:二十年来,地理网络空间已经具有若干新特征——由卫星通信支持的海陆空天大网络异构特征、由社交网络支持的信息交互跨域特征、由测量大数据支持的时空一体化特征,较初期的地理网络空间发生了超大规模的变化、广泛跨域的变化、时空紧密结合的变化。其中,海陆空天异构网络在空间规模无限放大的同时又体现出多层次特征、新要素加入特征、互联-分散特征;信息交互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跨国家/跨部门/跨人群的跨域特征,其在不同社会因素及应用动机作用下形成了核节点层级结构;测量大数据基础上的时间-空间一体化特征既表现在初始状态下相对位置的估计,也表现在不同飞行状态(自动巡航与操作)航向、航速变化的识别,还表现在全球漂流的时空推导。这项研究旨在通过海陆空天异构大网络、信息跨域交互、时空一体化对MH370航迹跟踪/区域搜索的特殊作用,揭示地理网络空间组成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机制,为国家空域系统信息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路紫  杨东  张秋娈  王文娟 《地理科学》2014,(11):1313-1319
通过对网站信息传输速度数据连续6个月的采集,编制出中国31个城市节点间信息传输速度矩阵。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城市节点对应的综合得分,并划分出等级,进而对最优等级/最差等级所涉及的城市节点进行频次统计,以分析信息联系通达性的等级特征。通过传输速度的等级划分,揭示高速连接线路和较高速连接线路的空间特征,最后对若干影响因素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城市节点的输出和输入速度不一致,输出最优节点都处于主干网或与北京直接相连,输入最优节点与主干网关系不密切,输出和输入最差节点多处在网络末端;互联网信息联系通达性与传统城市等级间的正向对应关系发生偏转,传统等级靠前的城市节点信息传输通达性较弱;影响信息联系通达性的因素包括网络设置与网络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城市等级、网络服务运营商及其互通等,互联网服务商的供给和用户需求的对接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64.
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国内发表人文地理学论文的专业核心期刊为检索源,考察了15年来“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的相关成果。依据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思维等的差异划分了问题研究阶段、专题研究阶段、时代性课题研究阶段和主题研究阶段4个发展时期。依据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归纳了新的空间形态及新的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差异、信息技术作用下的城市、旅游在线服务5个热点研究领域。最后结合国际地理联合会“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委员会”提供的行动方案,对今后国内“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发展予以展望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