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科学   12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岩溶关键带水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玉香  胡伟  杨琰 《水科学进展》2019,30(1):123-138
岩溶关键带处于岩石、水、土壤、大气、生物五圈交汇地带。正确认识岩溶关键带的结构、功能及其水文循环过程是当前地球关键带与岩溶水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剖析了岩溶关键带水循环过程与演变规律、水循环过程在岩溶关键带中的作用,探寻变化环境下岩溶关键带水循环过程演变的规律与驱动机制,总结不足与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岩溶关键带形成与演化和水循环过程相互作用机制;岩溶关键带水循环驱动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迁移过程及其耦合;水循环过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多种观测与模拟手段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42.
基于实测数据的不同雪粒径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黑河流域上游冰沟流域样地的实测积雪光谱和实测雪粒径数据,对不同雪粒径的光谱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位于1030 nm和1 250 nm附近对雪粒径较敏感的两个波长,定量地揭示了位于这两个波长附近处的光谱曲线特征与雪粒径的关系.1 030 nm和1 250 nm附近是雪反射光谱中两个较明显的吸收峰位置,但雪在这两处的反射率值依然较高.分别通过1 030 nm和1 250 nm附近吸收峰置差异、1 030 nm附近处的光谱吸收深度、光谱吸收面积等4种方法与雪粒径进行关系拟合.结果表明:光谱吸收面积法对雪粒径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与雪粒径的线性和指数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同时,1 030nm附近的波长受大气散射和衰减的影响很小,可将该方法直接运用到高光谱影像上.  相似文献   
43.
海南岛岛内河砂资源日益匮乏,海砂资源异常丰富,且沿海工程项目主要以海砂地基为主,但至今尚未有针对岛内各海湾海砂物理力学性质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取自环岛13个海湾代表性海砂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和测试,经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岛内海砂含泥量均满足建筑用砂Ⅱ级以上标准;除鱼鳞洲粗砂组级配良好外,其他全部级配不良;东线海湾砂样全部属于中砂和细砂范畴,西线海滩则以粗砂为主;所有砂样均在较小预压荷载(50kPa)下就能达到密实,半数以上砂样在50~100kPa的预压荷载下密实度变化较小,而在100~200kPa的预压荷载下密实度则变化相对较大;不同地区海砂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值介于39.24°到48.24°之间,其波动趋势与平均粒径基本一致,波动幅度约为25%,岛内各海湾海砂含盐量差异巨大,最高值金海湾(3.1‰)几乎是最低值清水湾(0.4‰)的八倍;除清水湾外,其他海湾砂样的含盐量均远高于0.6‰的国家标准,若作为工程用砂,必须进行淡化处理。  相似文献   
44.
粒状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到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大部分粒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较容易产生颗粒破碎,颗粒破碎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描述易破碎粒状材料的力学特性,基于弹塑性力学和临界状态土力学开发了一种能够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本构模型。此本构模型能够考虑在剪应力和压应力作用下引起的颗粒破碎对粒状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基于对Cambria 砂的高压试验,得出了临界状态线位置与消耗塑性功之间的关系,并称之为“破碎方程”。此本构模型拥有双屈服面,分别考虑剪切和等向压缩产生的塑性变形。通过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得出,新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易破碎粒状材料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5.
李宝建  李光范  胡伟  赵菲  金燦起 《岩土力学》2015,36(Z2):629-632
基于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基的弯矩沿深度呈由上向下骤减的规律,将桩的上部设计为抗弯性能良好的钢管桩而下部为抗弯性能较弱的PHC桩,并选择适当的部位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两种桩型。在现场进行锤击试验、水平承载力试验和连接部位抗弯性能试验,将复合桩的压应力、拉应力和水平承载力与材料允许值对比比较。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材料复合型桩充分发挥了材料性能,尤其在水平承载力方面表现突出,且不同材料桩型连接部位性能良好。试验结果为桩基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6.
大型原位直剪试验设备改进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伟  闵弘  陈健  徐开民 《岩土力学》2015,36(3):905-912
大型原位直剪试验的试样尺寸大,对土体扰动小,是获取岩土体强度参数的有效方法。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在参考室内、现场两用大型直剪仪后,又改进研制了一套大型原位剪切设备。与传统原位直剪设备不同,该设备采用上、下两个刚性剪切盒,可完成尺寸为50 cm×50 cm×41 cm,最大粒径为5 cm的原位土体试样的剪切试验。该直剪设备组装方便,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可自动采集数据,更适合于复杂的现场试验环境。介绍了该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技术优点。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大型原位直剪试验的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将此大型原位直剪设备应用于向家坝库区两个滑坡现场试验,得到了滑坡滑带、滑体的原位抗剪强度参数,分析了不同试样大型原位直剪试验剪切曲线的特点,进一步论证了该直剪设备的优良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47.
从1997年9月开始,省气象台取消电话传输地面、探空报,利用计算机直接传至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再转发至汉口。但由于线路问题、异常中断等故障,影响报文及时发送汉口。按照《气象通信工作手册》第三分册“数据情报传输规定”的要求,南昌属省会城市,其地面报必须是特级报,探空报必须是及时报。地面特级报的时间范围是≤HH+5(或HH+8)(HH+XX表示观测正点后XX分钟内发送完毕)。探空US报分为一级报和二级报,一级报时间范围为HH+35-HH+50,H级报时间范围为HH+50-HH+80;探空UP报也分为一级报和二级报,一级报时间范…  相似文献   
48.
地缘环境研究是当前国内政治地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概念、内涵、分析框架、空间分异、系统模拟等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于地缘战略交汇区这一特殊地缘政治区域的地缘环境研究鲜有涉及.论文基于地缘战略的空间和权力属性,融合政治地理学的地缘环境、地缘位势,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兼顾主体间性的哲学思想,构...  相似文献   
49.
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有助于实现保护地质资料、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该文介绍了山东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流程及初步成果,已入库钻孔37 033个,数据库总数据达616.33G。建议以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作为负责单位,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对以往形成的重要地质钻孔资料进行抢救性保存,对老钻孔资料数据抓紧整理入库。  相似文献   
50.
Twenty species of seaweed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 of Zhejiang, China, extracted with ethanol, and screened for al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red tide microalgae Heterosigma akashiwo and Prorocentrum micans. Inhibitory effects of fresh and dried tißsues of green alga Ulva intestinalis were assessed and the main algicidal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purified, and identified. Five seaweed species, U. intestinalis, U. fasciata, Grateloupia romosissima, Chondria crassicaulis, and 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lgicidal activities. Fresh tissues of 8.0 and 16.0 mg/mL of U. intestinalis dissolved in media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growth of H. akashiwo and P. micans, respectively. Dried tissue and ethyl acetate (EtOAc) extracts of U. intestinalis at greater than 1.2 and 0.04 mg/mL, respectively, were fatal to H. akashiwo, while its water and EtOAc extracts in excess of 0.96 and 0.32 mg/mL, respectively, were lethal to P. micans. Three algicidal compounds in the EtOAc extracts were identified as 15-ethoxy-(6z,9z,12z)-hexadecatrienoic acid (I), (6E,9E,12E)-(2-acetoxy-β-D-glucose)-octadecatrienoic acid ester (II) and hexadecanoic acid (III). Of these, compound II displayed the most potent algicidal activity with IC50 values of 4.9 and 14.1 µg/mL for H. akashiwo and P. micans, respectively. Compound I showed moderate algicidal activity with IC50 values of 13.4 and 24.7 µg/mL for H. akashiwo and P. micans,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certain macroalgae or products therefrom could be used as effective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gainst red tide alg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