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科学   1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对西部测图工程机载SAR影像资料情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机载SAR影像空三加密原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空三加密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2.
本文根据长期的气象探空资料通过数值积分的方法算出每个时次的加权平均温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对Bevis回归经验公式进行订正;在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的建立中,计算公式中系数a、b的求解由计算软件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快速结算。最后通过相应的数据模拟计算证明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适合昆明本地区的加权平均温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3.
本文根据长期的气象探空资料通过数值积分的方法算出每个时次的加权平均温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对Bevis回归经验公式进行订正;在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的建立中,计算公式中系数a、b的求解由计算软件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快速结算。最后通过相应的数据模拟计算证明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适合昆明本地区的加权平均温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4.
 被长期质疑的绿洲-荒漠过渡带在不断观测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让我们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以策勒绿洲为例对其进行剖析,作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一种典型类型,绿洲-沙漠过渡带可以界定为自绿洲边缘(人工防护体系或天然稀疏灌木林边界)到植被盖度为20%~25%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为外缘边界(绿洲与流动沙漠之间)的荒漠地带。过渡带的内缘边界为绿洲外缘的人工防护体系,包括防风阻沙林带或天然稀疏灌木林。过渡带形成是因为从绿洲到外部荒漠存在水热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导致植被、土壤、地貌等综合景观展现出过渡特征,其组成与结构模式为:由绿洲向沙漠方向,稀疏灌木林(或边缘防护林体系)地-缓起伏灌草沉沙地-起伏灌丛沙堆和高起伏灌丛沙堆地。过渡带是乡土动植物重要的保留与保护地,是绿洲与沙漠间能流物流输送交换的缓冲带、绿洲的天然生态屏障,对地貌、土壤以及植被具有保护功能,且具有重要的固碳作用。  相似文献   
65.
艾比湖二千余年来环境演变的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新疆艾比湖Ash孔二千余年以来沉积的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等环境指标综合分析,数据显示:约在公元前500-400年,艾比湖水体面积较小,对应的气候偏干。约公元前400~公元1400年,水体面积较大,处于高水位时期,气候较为湿润,但此时期内的气候也有小幅的冷暖和干湿变化。其中在公元800-1300年期间艾比湖沉积记录显示水生生物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达到最大,而陆源有机质输入不明显,表明此时湖水水位可能达到二千余年来的最高,这一时段基本对应于中世纪暖期。从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指标来看,该地区中世纪暖期可能有一个干湿的波动。公元1400年以来,艾比湖水位下降,其中在15世纪中和19世纪初是两次较为干燥的时期,与其他地区的小冰期气候相对应。  相似文献   
66.
绿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绿洲沉积是指在绿洲生物发育、演化的环境中无机和有机物在地表和近地表层的沉积或沉淀作用。绿洲沉积是绿洲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沉积物不仅记录了物源组成、介质性质、能量状态及动力特征等,还记录了绿洲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沉积物的颜色、组构、组成等方面表明绿洲沉积是可识别的。通过研究绿洲沉积,可以揭示绿洲物质循环、认识绿洲环境演变、解析绿洲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绿洲低耗、高效、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的构建和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致密砂岩气层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前沿之一.利用铸体薄片、物性、高压压汞、micro-CT、岩电实验等分析化验资料,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二叠系太原组致密砂岩不同成岩相类型对岩电特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4种成岩相类型,包括硅质胶结成岩相、高岭石部分充填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4种成岩相类型地层因素和孔隙度在同一趋势线上,可以采用统一的a,m值.4种成岩相类型的n值有明显差异,取值依次为2.30、1.51、2.03和4.04.含气饱和度解释实例显示,对不同成岩相取不同n值与试气结果吻合较好,优于n值取理论值2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储层参数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基于单相介质理论的储层参数反演方法将孔隙流体与固体骨架等效为单一固体,弱化了孔隙流体的影响,反演结果精度不高.本文提出根据双相介质理论反演储层参数的方法.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建立弹性参数与孔隙度、饱和度、泥质含量等储层参数间的关系,进而将双相介质反射系数推导为储层参数的函数;其次,根据贝叶斯反演理论,在高斯噪声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修正柯西分布函数描述反射系数的稀疏性,推导出储层物性参数目标反演函数;最后,应用差分进化非线性全局寻优算法来求解目标反演函数,使得反演结果与实际资料间误差最小.新方法旨在突出流体对介质反射系数的影响,以期得到较高的储层参数反演精度.模型与实际资料测试均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且反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9.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布格重力和航磁资料系统处理、研究、解释,确认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壳深部存在近EW向、NW向和NE向3组断裂系统。近EW向断裂是深部主要断裂系统,大部分断裂深及30km以上,其中有些断裂是以往很少为人们关注的; NW向断裂分布也比较广泛,但深度相对较浅,大都在10km左右,不超过20km; NE向断裂虽然地表出露最广,规模最大,但只有广州-恩平断裂可深及30km 以上,大多数也相对较浅,特别是以往一些被称为深大断裂的断裂只有10km左右深度,不超过20km。上述工作新成果同传统概念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大断裂格局有较大改变。本文提出“新构造期深大断裂”的新概念及理论分析、解释这种格局的改变。并认为它对研究新构造、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找矿、找水、地质灾害等方面或具有科学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还阐述了近EW,NW和NE向3组断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认为前二组断裂活动较NE向断裂更活跃或更新一些。  相似文献   
70.
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通过计算主要来自干旱地区已知成因环境的8组代表性沉积物的分维值,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沉积物粒度都能获得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成砂、洛川马兰黄土及塔里木河洪泛平原沉积物的分维值都小于2,使其分维值失去了实际的物理意义.但是将分维值作为一种沉积物粒度分析参数,失去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仍具有与部分传统粒度参数的相关关系;粒度分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同种成因类型沉积物的分维值可能相差甚大。将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参数进行对比:分维值(D)与平均粒径(Mz,换算成ψ值)可能存在有条件的弱相关关系,但并不总是前人所说的正比关系;分维值与标准偏差(σ1)则明显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