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科学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三峡库区消落带微地貌扫描是监测库区消落带地表变形、揭示消落带波浪侵蚀过程的重要手段,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进步,利用普通数码相机快速获取地形数据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逐渐成熟。本研究利用普通单反相机获取三峡库区库岸研究区影像数据,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三维地形信息,并利用全站仪测量的验证点数据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所使用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地貌的三维信息,建立地面DEM模型,基本可以达到外业土壤侵蚀调查的要求,可以将该方法用于较粗略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侵蚀参数的获取及土壤侵蚀过程的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172.
气候变化对挠力河径流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中国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且面积最大的区域,挠力河作为该区域的一条典型沼泽性河流,其径流演变过程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文中利用水量平衡法和降水-径流经验模型,定量分析了变化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挠力河变化期(1968~2005年)内的年径流量的变化大约40%是由气候变化引起.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的变化,降水量变化对宝清站和菜嘴子站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3%和35%,蒸发量变化对两水文站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10%左右.利用水量平衡法研究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要优于一般的降水-径流经验模型法,但经验模型也不失为一种快速且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3.
阵风的预报误差检验对实际工作中的精细化预报订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精细化预报中如何消除误差日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借鉴。选取2017—2019年3~72 h逐日逐3 h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ECMWF)细网格10 m阵风和10 m平均风预报资料,基于大连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实况逐3 h极大风资料进行预报误差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按预报风级和实况风级分类的预报误差对比检验均表明ECMWF细网格预报整体偏大,平均误差为0.96 m·s-1,但具体到各风级时两种分类的预报误差统计结论并不一致,按预报风级分类的检验更符合基于模式预报开展的实际预报工作。以预报为基准统计,各风向、各风级、各站的预报误差均差异明显,风级越大预报偏大的程度越高,风向也表现出随风级增大误差增大的趋势。阵风预报的平均误差具有明显日变化,08:00(北京时,下同)前后误差最大,20:00前后误差最小,主要由10 m平均风的平均误差日变化所致。全部预报个例与实况各时效预报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具体到各风级、风向时,各风向相关...  相似文献   
174.
利用甘肃55 个测站,1968 ~1997 年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降水资料,采用 E O F、 R E O F、波谱分析,对春末夏初降水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特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东春末夏初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陇东、中部、陇东南、甘南4 个主要类型。河东各主要气候区春末夏初降水的时间变化基本趋势是:80 年代春末夏初降水增加,而90 年代以来,降水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干旱加剧。甘肃河东春末夏初降水变化以短周期振荡为其主要特征。在10 年的年际变化中,陇东比各型均落后1 ~2 年。从环流形势看,当春末夏初北半球500h Pa 高度距平场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正 P N A 型时,中国西北地区同期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175.
自从1987年Davis等人用差减克隆(substraction cloning)法证明了肌肉发生决定基因MyoD的存在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包括MyoD,Myf-5,myogenin,MRF4在内的整个MyoD家族成员在肌肉发生与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也日臻清晰。  相似文献   
176.
The South China Sea(SCS) is the largest semi-enclosed marginal sea in the North Pacific. Salinity changes in the S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and global ocean circulation and the hydrological cycle.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salinity changes over the SCS due to lack of high-quality and long-term observations. In the past decade, the deployment of floats from the Argo program in the SCS and their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have made it possible for us to examine salinity changes over the entire basin. In this study,salinity chang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rgo and underwater glid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bservations and gridded temperature–salinity objective analyses(UK Met Office Hadley Centre EN4.2.1 objective analysis and China Argo Real-time Data Center BOA_Argo).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bsurface water in the entire SCS became significantly saltier during 2016–2017. The most significant salinity increase was found during 2016 in the northeastern SCS. The subsurface water in the northeastern SCS exhibited a salinity maximum above 35, which was recorded by three Argo floats during 2015–2016. Such high salinity water was rarely observed and reported prior to the Argo era. Average salinity of 2016–2017 along the 25.5σ_θ–23.5σ_θ isopycnal surfaces in the whole SCS is 0.014-0.130 higher than the climatology. Increases in subsurface salinity started from the northeastern SCS and extended southwestward gradually. Moreover, the subsurface salinity changes,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SCS,exhibited a semiannual lead behind the subsurface Luzon Strait transport.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redominance of advection, driven by subsurface Luzon Strait transport, led to salinification along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SCS. In other parts of the SCS, negative wind stress curl trends tended to preserve the high sali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surface water.  相似文献   
177.
针对区域大尺度森林遥感调查、精确信息提取和时间序列变化监测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挑选困难、计算效率较低、提取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基于谷歌云计算平台(GEE)强大的海量遥感数据组织、存储和计算功能,根据新疆干旱区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和地理要素数据集,首先构建了光谱+纹理+地形等多维分类特征集;然后在地理国情监测森林地面调查样本数据的协助下建立了西天山森林分类样本数据库;进而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了对西天山森林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6期自动分类;最后通过云端与本地相结合完成了森林资源遥感分类数据编辑检查、制图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18年西天山森林总体呈动态扩张趋势,森林分布面积从1995年的3 953.6 km2年增加到2018年的4 243.2 km2,增长速率为12.6 km2/a;在结构组成上,西天山森林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较少。②在时间变化过程上,西天山森林的扩张态势呈现缓中增强,2005-2018年增长速率要明显高于1995-2005年。③在空间变化特征上,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转化很少,新增林地主要来自非林地,2000年以来非林地转林地的面积约为520 km2。非林地转化为林地区域主要集中在特克斯县分局、尼勒克县分局、昭苏县分局、新源林场、巩留分局、伊宁分局,转入面积分别为111.14、102.19、67.16、56.45、42.76、40.71 km2。  相似文献   
178.
<正>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生活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它们本该自由自在地畅游在蓝色家园。然而,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使海洋生物的生存现状堪忧。尤其是那些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海洋生物,更是面临种群数量下降、多样性衰退,甚至濒临灭绝的境地。海洋物种的生存状况与人类活动息  相似文献   
179.
主要探讨采用无人机航片、ETM影像、Quickbird影像、DEM数据和DLG数据构建景区3维虚拟景观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多种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建筑物3维建模、数据的集成整合、3维虚拟景观生成等方面的内容,解决了影像的纠正、调色,3维建模优化,各类型数据的匹配,3维虚拟景观构建及扩展应用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0.
高质量的海洋自然资源管理离不开数据和信息的支撑。鉴于海洋数据的特殊性,海洋数据处理常涉及长时间序列或大空间范围的处理工作,对于此类密集型计算为主的数据处理,通用型云平台存在效率不高的突出问题。文章在全面分析Hadoop平台原生资源调度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海洋数据处理密集型计算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竞争模型的遗传算法任务调度策略(CGA),有效地解决了遗传算法求解速度受初始化种群与种群进化测量影响较大的问题。此外,为加快收敛速度,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基于种群竞争的自适应进化模型。通过实际验证和比对,证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收敛速度及收敛结果的稳定性上都优于传统算法,有效地改进了海洋云平台资源调度的能力,提升了海洋数据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