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10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内涵认识的变迁过程,对国内外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城市理论及建设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作者认为生态城市是当代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热点领域,是人类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之一:指出了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生态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以西北地区为例,从阐述本地区资源开发、交通运网和城镇体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地域布局的变化,提出了西北地区“三角两轴两疆”的社会经济建设的空间战略格局,得出了资源,交通、城镇的相互作用与布局的演变将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空间格局的结论。  相似文献   
53.
基于GIS的兰州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兰州城市建成区主要处于兰州的东、西两大河谷盆地中。在兰州河谷盆地1:5000地形图的基础上。于2002—05-08和10~11所作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兰州市城关区的地籍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1950至今的兰州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阐明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时空迁移模式与机制,最后讨论了这种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在河谷盆地背景下所存在的环境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地域结构与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文章讨论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地域结构的现状、特征及演化过程。中国西部现代河谷型城市中心一般布局在河流隘口处、河流交汇处和河谷地形宽阔处,然后沿河谷向外围廷伸。它的地域结构及其形态演化可分为孕育期与生长期、突变形、稳定发展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5.
通过编程实现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集的随机采样、规则采样和成层随机采样的3种算法;再对某一地区的格网大小为30 m×30 m的栅格格式的高程数据进行采样,使用克立金法(Kriging)、样条函数法(Spline)和距离倒数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3种插值方法分别对采样数据进行插值;然后计算出平均高程值之差的绝对值、中误差和单点最大误差.通过分析发现,成层随机采样与距离倒数加权插值组合适合于对高程总体偏差要求较高的应用;规则采样与样条函数插值组合适合于对相对高程要求较高的应用.  相似文献   
56.
曾通刚  赵媛  杨永春  贺容 《地理科学》2019,39(12):1910-1918
运用地理学方法,分析2005~2015年中国老年群体脆弱性时空特征和性别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老年群体脆弱性指数显著下降,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增趋势,全国层面上区域差异不断扩大。东部地区降幅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带内部差距显著;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显著,以东西差异为主,转变为东西、南北方向上差异并存的空间格局。除新疆外,广大西部地区老年群体脆弱性普遍偏高;中国老年女性受差异性劣势累积而处于社会边缘地位,是更具脆弱性的亚群体,在空间上表现为高脆弱水平均衡态势。就性别差异来看,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显著;中国老年群体生存发展条件的性别对比关系发生较大转变,二者趋向于良好协调发展。积极关注老年期妇女群体的脆弱性和不公平待遇,将是实现积极与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57.
本文基于2019年苹果手机供应商数据,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全球化城市网络,将具有全球化职能的专业城市与世界城市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运用社会网络与社区发现方法,研究了研发型、生产型、代工服务型城市网络的节点中心性、整体拓扑结构、社群结构及影响机制.结果 发现:①苹果手机零部件的全球化城市网络均具有多中心与多样化、节点等级化...  相似文献   
58.
信息时代,受信息通信技术(ICTs)浪潮的冲击,消费者购物行为和商业微区位格局可能会被影响.本文基于北京市西单商圈的实地调研,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选择型共栖关联度,探讨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对北京市居民多任务购物行为和商业微区位的影响.结果显示:(1)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购物的频率整体偏高,购物出行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使用频率呈现由高向低变化的趋势,功能逐渐由支付变为挑选和查找.(2)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频次和消费者意向购物件数总体具有正相关关系,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更频繁的消费群体的意向购买件数整体上显著多于使用频次较低的消费群体,说明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的确能够促进消费者多任务购物行为的产生.(3)从选择型共栖关联度来看,生活必需品间的关联度在所有商品关联度中最高,特别是互补型商品的关联极其显著.(4)对比基于消费者购物选择的商业关联性和西单商圈5个典型购物场所商户结构,发现消费者需求和商户结构间总体呈现出较好的呼应关系,但不同的商业综合体表现出不同的商业关联性,建立时间较晚的商业综合体其商业关联性相对较高,而建立时间较早的商业综合体其商业关联性整体较低.以上结果说明ICTs不仅可以较好地辅助消费者进行购物,增加消费者购物多任务化(multi-tasking)趋势,而且会对商业微区位产生潜在影响,未来可能会引导消费者需求与商户供给间关联性较差的商业综合体进行微区位重构,向商品类型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9.
浅海海底地形变迁对海上平台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平台在服役期间,由于周围自然环境以及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使得其所在海域地形条件与设计时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对平台的动态响应产生影响。以老黄河口海域埕岛“中心1号”生活平台为例,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分析了海底地形变迁对海上平台动力特性所产生的影响,为该海域未来平台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海上风电逐渐由浅海走向深海,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型式将逐渐由固定式发展到漂浮式。在浮式风电结构的模型实验中,风机载荷的模拟是保证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浮式风电结构模型实验中风机载荷的模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气流喷射、利用气流反作用力模拟风机载荷的实验方法并进行了初步验证。通过标定得到气流控制信号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将数值模拟得到的原型风机载荷时程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同时针对实验装置对气流变化的响应特性,对控制信号进行频域和时域修正,驱动气流喷射以模拟风机作用力和力矩。经过实验验证,载荷模拟装置产生的载荷在时域和频域上都能与模型实验所需风机载荷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