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钱丽芸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89-1297
国家级研究基金资助是目前国内学科领域内最高级别的研究支持。自1991年以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别资助文化地理学科16项和47项基金项目,促进了近20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发表成果的增长。论文通过文本分析法,研究国家基金资助下的中国文化地理学科发展区域分布现状、研究特点与质量。研究发现受基金资助的学者产出效率大致呈现上升态势;学科申请依托的学科门类逐渐向社会科学转向,学科间的交叉呈现多元化特征。课题依托单位几乎集中在几个重点院校,呈现圈层放射状分布。研究区域大致覆盖东部,中西部地区研究少,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多次被作为文化研究对象。在学科内部,获得基金资助的作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学科内在关联。研究反映了近20年来中国文化地理研究的学术轨迹和发展趋向,有助于中国文化地理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地理学发展趋势及相关基金项目的申请。  相似文献   
52.
地方性与传承:宜兴紫砂文化的地理品牌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丽芸  朱竑 《地理科学》2011,(10):1166-1171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人文地理学对空间的认识不断加深,本土标志性地方品牌的地理学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中国宜兴为案例研究地,从地理品牌的构建来考察宜兴地区特有的紫砂文化生产活动,揭示地理因素在赋予地方品牌深层意义的机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紫砂文化地理核心的变迁分析,探析地理品牌动态化的传承中如何增加历史文化价值,揭示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53.
程子浩  朱竑  郭隽万果 《地理研究》2023,(10):2779-2795
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特殊性体现在循环利用的资源再生性与拆解污染的破坏性二者的矛盾统一中。研究依托路径依赖理论,围绕集群与政府两者交互所构建的共同演化关系,将知识的生产与对新知识的选择作为划分集群演化阶段的参照,对G镇电子废弃物产业集群演化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G镇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路径形成之初,企业在对新知识的探索和保留中强化联系,形成了产业链完整的拆解集群。随后当新知识再次出现并且需要较高迭代成本时,源于利益驱动的企业选择采用新知识的积极性有限,表现出内部的自我强化。当集群陷入锁定,僵化的认知使集群难以依靠自身实现路径解锁。外部行政力量的介入,刺激并加速了集群新路径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现有演化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同时为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4.
袁振杰  周健好  谢宇琳  朱竑 《地理研究》2022,41(6):1684-1699
新冠疫情背景下,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学校纷纷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造就了“以家为校”的特殊教育现象。但疫情背景下居家学习引起的人地矛盾和协商问题尚未被充分认识。从替代性学习空间建构的视角切入,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建构学习空间的行为、过程和“矛盾–协商”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发现:① 居家学习不仅是学习场所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移,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时代意义,其空间机制是教育空间与家空间的互嵌,从而赋予了教育行为新的空间过程和意义。② 居家替代性学习空间建构的过程是学习空间与家庭物理–生计空间和社区–家庭生活空间相互嵌套的复杂动态过程。其中,学习空间的大小和质量与家庭和社区的经济社会情况紧密相关;学习行为嵌入家庭日常生活后,学习空间与家庭生活空间的边界被模糊化,为居家学习带来干扰;③ 学生拥有居家建构学习空间的能动性和自主权,并灵活运用空间、时间、身份策略诠释家空间与学习空间的时空关系,也协调“家人”与“学生”的身份表达。研究在理论上探索教育和学习行为与空间的互嵌关系,在实践上反映和反思新冠背景下居家学习引起的教育人地矛盾和协商问题,服务于构建有序高效的居家教学。  相似文献   
55.
<正>我与《地理科学》的机缘受姜明所长邀请,很荣幸从2021年起担任《地理科学》主编,建立起了以主编-副主编-编委为主体的编委会负责制,把关论文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地理科学》创刊于1981年,以刊登地理科学的最新学术成果,报道地理科学的新理论、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方法,促进我国地理科学的学术活跃和发展为办刊宗旨,目标是办成我国地理科学领域顶尖的中文期刊。刊物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当代地理出版物》、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多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荣列高质量科技期刊目录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自然资源三大领域T1区期刊,在全国2 000多种科技核心期刊中被遴选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学术影响力Q1期刊”(前25%),在5 600种中外文国内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排名中位列Top10%,目前已成为我国地理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在《地理科学》创刊40周年之际,继续将期刊做大做强是这届编委会...  相似文献   
56.
57.
创意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它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驱动力,以小规模、个性化、灵活生产为主要形式.创意产业与老城区有着很多契合之处,其所需要的文化资源、低成本的创业场所、便利的生活工作条件可以在老城区获得,而老城区的闲置空间再利用、产业转型、形象提升可以通过创意产业来实现.因此,以创意产业的发展驱动老城区更新是切实可行且必要的.文中以广州荔湾为例对创意产业与老城区的更新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旅游、特色商业、文化艺术、设计等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更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如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创意产业提供空间,营造良好的居住、创业环境等.  相似文献   
58.
王敏  朱竑  王盈盈  丘小静  曹伟  朱绘霖 《地理科学》2018,38(12):2006-2013
以广州市永庆坊为例,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法、问卷以及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改造前后社区相关主体的社区感知,旨在探讨社区空间变化背后相关主体的感知态度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社区感知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分离效应,且外显态度表现的差异性强于内隐态度。参与者对永庆坊改造前后的连贯性和积极性存在外显感知态度的显著差异,在内隐态度结果上,参与者对永庆坊改造前后的连贯性和积极性并未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物质层面的更新并非引起居民等主体对改造热议的根本原因,社区更新重点应关注利益主体对权利、参与权的诉求,关注其利益分配的合理性。诚然,社区改造规划中不仅应重视公众参与和调查,也应深入挖掘社区公众对于社区改造的内隐感知态度,以提高社区规划的效力。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神经科学认知方法对景观感知的探讨,以期开拓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神经科学转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9.
杨槿  徐辰  朱竑 《地理科学》2020,40(3):374-382
以广东揭阳的玉器生产专业村阳美村为例,从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解读本土产业发展中地方性的嵌入与重构。研究发现:本土产业在地方性多方要素的驱动与支撑下产生,在多重尺度政治经济过程作用与地方主体的响应下发展。地方性是本土产业产生并建立对外功能联系的初始条件,也是主体响应结构变动所做战略选择和地方营销的依托。在地方性嵌入产业发展的同时,生产、生活和宗教等地方活动被强化了与玉器生产相关的功能和意义,民居、街巷、宗祠等空间形制因传统功能被挤压而出现重塑。地方活动与景观的变化并未弱化地方意义,村民的地方依赖和依恋因本土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与荣誉感而增强。  相似文献   
60.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人地关系论、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的特色分支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通过对国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与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手段革新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人地关系论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转向新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新阶段;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求开始由低迷走向回暖;社会地理学伴随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在力所能及地解决国家发展中若干新问题的同时,重点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其示范应用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顺应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加强文化地理研究与国家文化产业振兴的融合研究,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广度与深度,加强实验性研究;关注新地缘政治学、都市政治地理和地方政治地理的研究,依托“六普”数据推动社会地理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