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07篇
  免费   5525篇
  国内免费   3720篇
医药卫生   68452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671篇
  2022年   1633篇
  2021年   2220篇
  2020年   1981篇
  2019年   1238篇
  2018年   1310篇
  2017年   1689篇
  2016年   1357篇
  2015年   2427篇
  2014年   3139篇
  2013年   3800篇
  2012年   5415篇
  2011年   5871篇
  2010年   4901篇
  2009年   4445篇
  2008年   4569篇
  2007年   4480篇
  2006年   3901篇
  2005年   3314篇
  2004年   2352篇
  2003年   1999篇
  2002年   1616篇
  2001年   1251篇
  2000年   925篇
  1999年   520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7篇
  196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短缩-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单纯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通过短缩一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37例为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2例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型1例,Gustilo ⅢC型1例)。在患肢上安放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平均缺损12cm(6~24cm),胫骨骨缺损平均9cm(4~22cm)。对胫骨骨缺损〈5cm的患者使用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22例胫骨缺损〉5cm的患者采用清创,腓骨截骨.短缩肢体〈5cm。对炎症局限、胫骨截骨部皮肤正常而且远离伤口的患者同期行胫骨截骨术,否则于1.0~1.5个月后二期行胫骨截骨术延长恢复肢体的长度。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10~4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小于5mm,骨折愈合,无感染复发,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4例胫骨缺损患者诉膝部疼痛。5例胫骨蠓损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2例胫骨缺损出现下胫腓分离。1例再骨折。结论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进行短缩.延长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应谨慎使用。对于软组织缺损少的小腿一期短缩的安全限度为3cm,最终短缩6cm。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的急性胫骨开放骨折小腿一期可以短缩9cm。  相似文献   
102.
支撑喉镜下射频加囊肿揭盖术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囊肿揭盖术、囊肿揭盖术+射频、射频+囊肿揭盖术治疗会厌囊肿3种术式的疗效及其优劣。方法57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囊肿揭盖术组、囊肿揭盖术+射频治疗组及射频+囊肿揭盖术组。3组均采用表面麻醉+强化麻醉经支撑喉镜下手术。随访6-12个月,比较3组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3种术式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囊肿揭盖术+射频治疗组、射频+囊肿揭盖术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囊肿揭盖术+射频治疗组、射频+囊肿揭盖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3种术式均是治疗会厌囊肿的有效方法。射频+囊肿揭盖术具有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病人痛苦更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该病迁延难愈,治疗若无经验则颇感棘手,常易误辨误治。下面笔者依传统中医药理论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点滴经验谈谈此疾病的中医治疗,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4.
人脑外伤后皮层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挫伤皮层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表达位置、表达强度和表达时相。方法 挫伤区皮层的标本来自24例TBI患者,取样时间为伤后5h-5d,利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的活性和表达强度。结果 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NF—κB表达明显上调,表达高峰为伤后48—72h,NF—κBP65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NF—κBP50主要在神经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元中表达,NF—κBP65的表达强度高于NF—κBP50。结论 NF—κB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TB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肿瘤坏死因子及中性粒细胞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Allen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于术后1、8h和1、2、3、7d取材。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及TNF-α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并可能是触发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6.
4种黏结剂对牙本质黏结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第六代黏结剂-XenoⅢ、AdaperPrompt与两种第五代黏结剂-Singlebond、Singlebond2两两之间黏结强度的差异,为临床选择黏结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暴露新鲜拔除的牛牙根牙本质,按照上述4种黏结剂各自的操作要求进行黏结,测试标本的微拉伸强度(μTBS)和剪切强度。结果:XenoⅢ、AdaperPrompt、Singlebond和Singlebond2的微拉伸强度(MPa)依次为:20.87±4.88,24.81±5.24,30.41±3.48,31.61±6.95;剪切强度依次为:14.85±4.26,17.23±2.57,19.18±5.65,20.92±3.73。结论:第五代黏结剂较第六代黏结剂具有更高的黏结强度,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7.
陈瑛  鲁云鹤  尹慧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56-2057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个性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日渐重要。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由过去的以"教"为重心,逐步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教学方法由过去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激励学习动机。文章根据教学实践,就启发式教学法在肾脏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8.
抑肽酶对长期低温保存兔肺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长期低温保存兔肺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离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模型 ,15只白兔随机分为三组 (抑肽酶组、对照组 1、对照组 2 ) ,抑肽酶组和对照组 1用Euro -Collins液进行肺灌洗和低温保存(10℃ ,2 4h)后 ,以新鲜兔血离体灌注 30min。抑肽酶组在兔血中加入抑肽酶 (2 5万KIU) ;对照组 1不用抑肽酶。对照组 2取自正常兔肺 ,不进行肺灌洗和保存。灌注中测定肺动脉氧差 (△PO2 ) ,肺动脉压 (PAP) ,灌注完毕取肺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应用TUNEL(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技术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 1比较 ,抑肽酶组的动静脉氧差较大 (2 0min时差异显著 ,P <0 .0 5 ) ,肺动脉压较低 (P <0 .0 5 )。电镜观察对照组 1肺结构破坏重。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对照组 1细胞凋亡数目高于抑肽酶组 (P =0 .0 0 18)和对照组 2 (P =0 .0 0 0 1) ,抑肽酶组细胞凋亡数目高于对照组 2 (P =0 .0 0 0 )。结论 :抑肽酶对于长期低温保存的兔肺有保护作用。细胞凋亡可作为评价肺移植后保护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9.
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混合血清以5%的比例加入培养基中,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果发现,对该细胞的增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银屑病不仅是表皮细胞的异常增生,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和系统性因素在其病理生理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0.
肝VX-2 瘤模型MR扩散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VX-2瘤模型MR扩散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采用块种植的方法,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14只,肝内种植6只;二期肝内种植12只,另3只做正常对照.对包括二期肝内种植在内的15个肿瘤于种植前后行定期扩散加权成像(DWI) 与MR检查.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成功率29%(4/14),肝内种植成功率33%(2/6);二期肝内种植成功率83%(10/12).(2)VX-2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边缘清楚.正常组与VX-2瘤实验组b值为100和3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57±0.26)mm2/s、(1.73±0.31)mm2/s、(1.87±0.25)mm2/s与(1.57±0.23)mm2/s(F=43.26,P<0.001).随b值增大,病灶信号降低;ADC图上病灶呈低信号;不同b值之间病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脏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X-2瘤发展迅速,易发生肺、肝、纵隔等处转移.结论 DWI在反映肝VX-2瘤内部水分子运动、发现与追踪病灶进展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