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医药卫生   15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06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致咳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统计3年来作者在门诊、病房及社区医院应用ACEI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脑血管病患者共476例,共发生咳嗽不良反应106例,详细分析服用ACEl种类、咳嗽发生时间、治疗及其教训。结果 106例发生咳嗽不良反应中.女性57例,男性49例,女性发生咳嗽机会高于男性,咳嗽发生于第1wk内多见(59.4%),对于咳嗽较轻者可让其晚上或饭后服用,或减少ACEI剂量等方式可大大缓解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服ACEI后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2.3%)。以第1wk为多见,女性高于男性,约近2/3的患者因此不良反应而停用该药治疗,改变服药时间及方式.部分患者咳嗽不照反府可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992.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55例报告)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灼、电切加气化、膀胱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55例随访6-78个月,平均56个月,治愈38例;好转16例,在16-18个月内复发;在术后4年恶变为膀胱腺癌1例。结论:在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电切、气化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93.
JUNG IM NA  MD    DAE HUN SUH  MD  PHD 《Dermatologic surgery》2007,33(10):1228-1233
BACKGROUND: Recently, a demand for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cne has been increasing. Although visible light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as a new option, the effect of red light alone has not yet been evaluated.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 wa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red light phototherapy with a portable device in acne vulgaris. METHODS: Twenty-eight volunteer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cne were treated with portable red light-emitting devices in this split-face randomized trial. The right or left side of the face was randomized to treatment side and phototherapy was performed for 15 minutes twice a day for 8 weeks. Clinical photographs, lesion counts, and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were used to assess each side of the face at baseline and Weeks 1, 2, 4, and 8, and a split-face comparison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 percent improvement in noninflammatory and inflammatory lesion counts of the treated side was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ide (p<.005). VAS decreased from 3.9 to 1.9 on the treatment sid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sides was significant at Week 8 (p<.005).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red light phototherapy alone can be a new therapeutic option for acne vulgaris.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p53、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Rb)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异常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短期内复发的关系。方法初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44例。男406例,女138例。年龄33~81岁,平均66岁。术前临床分期T1 486例、T2 58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G3 77例、G2 371例、G1 96例。统计1~3年内的复发情况及复发率。对患者进行组织形态学及p53、Rb、PCNA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并分析其与尿路上皮癌1~3年内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544例患者术后1~3年内复发者110例,其中1年内复发者82例,1~2年间复发者18例,2~3年间复发者10例。复发者中肿瘤多发者25例(22.7%),复发后病理分级提高者30例(27.3%),分期提高者8例(7.3%)。复发者中,初诊为尿路上皮癌G3者57例,短期复发率为74.0%;G2 49例,短期复发率为13.2%;G1 4例,短期复发率为4.2%。复发者中,分期为Ta~T1者87例短期复发率为17.9%,T2 23例短期复发率为39.7%。544例中Rb或p53或PCNA强阳性者194例,占35.7%;短期内复发者中Rb或p53或PCNA强阳性者89例(占80.9%)。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1)、分期(P=0.031)、p53(P=0.002)及PCNA(P〈0.001)的表达情况是肿瘤短期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p53、Rb、PCNA作为整体,3者中有任一强阳性表达是肿瘤短期(1~3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级(P〈0.001)亦是肿瘤短期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或Rb或PCNA强阳性表达可作为预示尿路上皮癌短期内复发的重要参考指征,参考价值与肿瘤分级相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前列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15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肩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11个登记处的资料,按5年1个时段分为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发病率、病死率,采用美国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统计软件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3.1分析其流行趋势.通过对发病率的对数转换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30个登记处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96/10万、3.09/10万、4.36/10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将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异氟醚、异丙酚麻醉与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对先心病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 (简称拔管 )时间的影响。方法 :芬太尼组 ( Fen组 )麻醉维持以芬太尼为主 ,异氟醚组 ( Iso组 )麻醉维持以异氟醚为主 ,异丙酚组( Pro组 )持续滴注异丙酚。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Iso组和 Pro组均比 Fen组短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 ,且前两组患者无拔管后再插管。结论 :异氟醚或异丙酚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 ,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同时减少了患者在 ICU的停留时间 ,降低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前列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15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肩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11个登记处的资料,按5年1个时段分为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发病率、病死率,采用美国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统计软件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3.1分析其流行趋势.通过对发病率的对数转换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30个登记处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96/10万、3.09/10万、4.36/10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将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早餐前0.5 h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餐前0.5 h口服格列美脲片,初始剂量1 mg,最大剂量不超过6 mg/d,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4.38%、9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 A1c、FINS、2 h INS和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优于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