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XP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肝细胞性肝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Pubmed、Embase、Ovid等数据库,收集有关XPD Lys751Gln基因多态性与HCC易患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与对照组XPD Lys751Gln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检验其是否为肝细胞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共5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1658例,对照1652例。Lys/Lys基因型与Gln/Gln+Lys/Gln基因型比较的OR为0.64(95%CI 0.36~1.14,P=0.13,I2=88%)。而Gln/Gln基因型与Lys/Lys+Lys/Gln基因型比较的OR为2.32(95%CI 1.71~3.15,P<0.01,I2=49%)。结论 XPD 751Gln/Gln是中国人群HCC的易感基因型,而XPD 751Lys/Lys可能是中国人群HCC的保护基因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和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2行肝切除术(肝切除组)、104例行TACE(TACE组),利用倾向性分析匹配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及生存情况。结果倾向性匹配后,肝切除组、TACE组分别纳入204例、10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倾向性匹配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及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切除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长于TACE组的11.7个月(P<0.05),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3年、5年、7年总生存率为58.8%、22.3%、18.1%、18.1%,分别长于TACE组的48.7%、14.3%、12.3%、6.8%。结论对于晚期HCC患者,肝切除术的疗效优于TACE。  相似文献   
33.
老年人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常多种疾病并存,其病情往往发展迅速,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1].本院2006年1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老年胆石症患者166例,回顾性分析其诊治过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5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236例。在患者入院后、术后第1、4、7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并评估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并对各项指标行组间比较。结果:并发症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长于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第1、4、7天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及APACHE-I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并发症组升高较无并发症组更明显(P0.05)。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712、0.635、0.816,P0.05)。结论: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及APACHE-II评分有助于判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情改善状况,便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对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切除术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S)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切除术治疗的1 031例HBV相关HC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确定APRI评分的cutoff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APRI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人群的生存差异。运用逐步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条图(RCS)评价患者APRI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建立列线图模型评估APRI对OS的预测能力并内部验证。结果:RCS显示APRI与死亡风险呈非线性关联(非线性P<0.001)。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APRI、BCLC分期、AFP、性别和肿瘤大小是OS独立影响因素,高APRI组死亡风险是低APRI组2.1倍。患者OS的列线图显示APRI对OS的预测能力仅次于BCLC分期。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测OS列线图的C-index分别为0.71(95%CI:0.68~0.74)、0.69(95%CI:0.64~0.75);1和5年OS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DCA)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APRI是HBV相关HCC切除术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基于APRI对患者预后进行分层,有利于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术前碱性磷酸酶和前白蛋白比值(alkaline phosphatase to prealbumin ratio,APR)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42例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PR的cut⁃off值,并根据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APR组(APR≥cut⁃off值)和低APR组(APR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APR是影响HCC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6,95%CI:1.323~2.047,P<0.001)。结论 术前高APR是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HCC患者肝切除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