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炜  刘杰  王鸿斌 《中外医疗》2013,32(17):94-94,96
目的探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甲钴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以硫辛酸注射液(600mg/d)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然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6.9%。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探讨该病在我院的药物基本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呼吸科2012年1—4月诊断为COPD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相关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评价我院呼吸科治疗COPD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在调查的80例患者中,48例患者有吸烟史,常见并发症为肺心病;患者全都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73例患者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消除呼吸道症状的主要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与中成药。结论:我院治疗COPD用药结构与"指南"基本一致,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查比例较低、药物使用剂量过大、超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档次偏高、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3.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同时还可导致颌面部发育障碍及发育迟缓.一经确诊应尽早施行腺样体切除术….我科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28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9年5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280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92例;年龄2~15岁,平均6.4岁;病程3~60个月,平均18个月.首诊原因:鼻塞、流脓涕59例,睡眠打鼾伴张口呼吸253例,听力下降42例.曾做过腺样体切除和(或)扁桃体摘除术的二次手术患儿14例.专科检查:147例鼻腔可见多量黏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积蓄,其中138例经鼻窦CT扫描证实为慢性鼻窦炎,85例有不同程度鼓膜内陷,189例并发扁桃体肥大伴慢性炎症,伴明显鼻中隔偏曲46例.全部患儿术前均行鼻咽部CT检查,证实为腺样体肥大.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常见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抗菌药物的遴选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临床送检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培养、分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将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多共分离到病原菌7180株,其中 G+菌1799株,占25.1%;G-菌5381株,占74.9%。排名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上升的幅度比较大。美洛西林、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对目标细菌处于较低的耐药率。葡萄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均在93%以上,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43.1%,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90%左右;对左氧氟沙星、氯霉素较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对美洛西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低的是多黏菌素B和美洛西林。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结论我院常见细菌耐药情况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水平相近,但美洛西林、氟喹诺酮类等对目标细菌的耐药率低于文献报道,临床应重视细菌学检查,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5.
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肌梗死后或者心肌肥厚心肌组织的电生理学成为当今研究热点。目的:概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的电生理特征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 数据库,Springer Link 数据库,Science Direct 数据库,CNKI 数据库 2000-01/2010-10 文献,检索词分别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rdiac/heart, electrophysiology/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电生理"。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的电生理特征的文章,无论观察对象是人或者动物均纳入检索标准。排除重复研究或 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收集到 208 篇相关文献,排除162 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 46 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在动物试验模型中和心肌梗死或心肌肥厚的患者中均可有效的改善心功能,为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策略。而移植后所生成的心肌样细胞在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对心脏电生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背景: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自身特性,被认为是最有潜力修复坏死心肌的干细胞,并已成为心肌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目的:回顾分析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机制及根据这些机制建立的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方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Springer、Science Direct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机制及其永生化方法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存在着细胞老化、干细胞样特征丢失的现象,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通过对p53-p21及p16-pRb等信号通路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试图建立永生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包括将HPV16 E6E7蛋白的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的KP细胞系,或将端粒末端转移酶反转录酶的片段phTERT-IRES2-EGFP转染入KP细胞,建立3A6细胞系等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寿命。但由于利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染方法带来的基因重组和插入突变等风险及细胞的固有抗病毒反应导致转染成功率较低,因而大量研究集中在了寻找非基因干涉方法上,建立标准化的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生物化学PBL结合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为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将PBL结合双语教学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发现PBL结合双语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临床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PBL结合双语教学是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较好教学模式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介绍了构建新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新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具有如下特点:以创新性科研成果转变为实验教学内容;多形式教学方法与多元化教学手段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科研相结合;"第二课堂"教学等.经过历时7年多的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等具有明显成效,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相似文献   
59.
甘草酸对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作用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 (PGCL3)增殖抑制、抗侵袭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其抗增殖和侵袭作用的机制 .方法 用 0 .5mmol/L和 1.0mmol/L甘草酸处理PGCL3细胞 96h ,进行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侵袭、粘附和运动试验 ,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的测定 ,观察药物对PGCL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上述两浓度处理细胞 4 8h ,用吖啶橙 -溴化乙锭荧光双染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 (TUNEL法 )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甘草酸使PGCL3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 (p <0 .0 5和p <0 .0 1)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显著下降(p <0 .0 1) ,呈剂量依赖性 ,半增殖抑制浓度 (IC50 )为 1.8mmol/L ;甘草酸明显减弱细胞侵袭能力 (p <0 .0 1) ,涉及侵袭关键环节的细胞粘附、运动和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受明显抑制 (p <0 .0 5和p <0 .0 1) ;甘草酸还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0 .0 1) .结论 甘草酸具有抑制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 .其抑制增殖的机制是通过对细胞分化和凋亡的诱导作用 ;其抗侵袭机制是对侵袭的多个基本环节起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X线片与CT扫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X线检查及CT扫描检查,并以手术证实结果为标准,比较两个检查手段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方面的影像学差异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8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共有103个椎体骨折,其中单个椎体骨折61例,多个椎体骨折21例,主要损伤部位为T12-L2;以手术证实结果为标准,X线片检查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分型的综合符合率为54.9%,而CT扫描检查为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3种骨折类型的X线片、CT扫描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X线片检查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53.7%,而CT扫描检查为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过程中,与X线片检查诊断相比较,CT扫描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更高,提供的信息更多更可靠,它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