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张鸽  黄炜 《中国药房》2014,(24):2275-2277
目的:观察尼尔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围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中未绝经者给予尼尔雌醇12 mg,2周1次+每月月经第23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8 mg,连用5 d;绝经者给予尼尔雌醇12 mg,2周1次+每月月经第23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8 mg,连用5 d;绝经者给予尼尔雌醇12 mg,2周1次+每32 mg,2周1次+每36个月给予醋酸甲羟孕酮10 mg,连用5 d;子宫已切除者给予尼尔雌醇2 mg,2周1次,症状改善后减至1 mg/2周,或2mg/月+每36个月给予醋酸甲羟孕酮10 mg,连用5 d;子宫已切除者给予尼尔雌醇2 mg,2周1次,症状改善后减至1 mg/2周,或2mg/月+每36个月给予醋酸甲羟孕酮10 mg/d,连用5 d。两组患者均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体征和实验室指标,雌二醇、胫骨骨密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体征、实验室指标和雌二醇、胫骨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征、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雌二醇、胫骨骨密度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尔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尽管总有效率低于甲氨蝶呤,但仍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在增加雌激素和骨密度水平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其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及12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TIMP2、VEGF、VEGFR1、和VEGFR 2蛋白的表达。结果 MMP2、VEGF、VEGFR1和VEGFR2蛋白表达的免疫反应评分(IRS)在胶质瘤中明显升高,TIMP2蛋白表达的免疫反应评分(IRS)在胶质瘤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中MMP2与VEGFR2、TIMP2蛋白表达的免疫反应分数显著相关(r=0.396,P0.01;r=0.317,P0.05)。结论 MMP2/TIMP2可能通过影响VEGF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终末期慢性肾疾病(ESRD)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纳入规律血液透析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ESRD患者43例,诊断标准GFR<15mL/(min·1.73m2),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ESRD组(n=23)、ESR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n=20),对照组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测量各心腔大小、LVEF及右室做功指数(RIMP);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右室容积(EDV、ESV)、右室每分输出量(RVCO)、射血分数(3DRVEF)、面积变化分数(FAC)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通过3D-STI获取游离壁整体纵向应变(3DGLS)。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ESRD组及ESR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EDV、ESV、RVCO、RIMP显著增大,3DRVEF、TAPSE、FAC显著减低(P<0.01);ESRD组RVD1、RVD2、RV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SV、PA、RAD、RVD1、RVD2均增大(P<0.05)。与ESRD组比较,ESR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EDV、ESV、RVCO增大,3DRVEF、TAPSE、FAC减低(P<0.05)。②3DGLS在对照组、ESRD组、ESR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依次显著减小(P<0.01)。③相关性分析显示:3DGLS的绝对值与3DRVEF、TAPSE、FAC、RIMP均呈强相关(r=0.7701、0.6206、0.5922、-0.5475,P均<0.01)。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早期、敏感的定量评估LVEF保留的血液透析ESR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患男,11岁,以感冒发热、发冷、咳嗽、食纳差3d就医.入院查体:体温39.2℃,咽部红肿,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4~2006年间行颅脑外伤手术421例,经脑脊液细菌培养证实发生颅内感染35例,占同期手术8.31%。我们根据感染程度和部位的不同,采取反复腰穿引流脑脊液、抗生素盐水头皮下持续冲洗引流、脓肿穿刺引流和切除、去颅内异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选用敏感抗生素静滴,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ENZYMO-ROCKETELECTROPHORETICASSAYAND CROSSEDAFFINITYENZYMOIMMUNOELECTROPHORESISANDITS APLICATIONINDIAGNOSISOFPLIMARY LIVERCAN...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百色市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以了解其乙肝免疫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百色市直机关、银行、学校、事业单位等部分人群3642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Ag、HBsA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为11.8%,其中男性为12.4%,女性为10.5%,男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b阳性率为49.6%,其中男性为52.6%,女性为43.6%,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阳性率(P<0.01)。HBsAg随着年龄增高,感染率有增高趋势,各年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186,P<0.01);而HBsAb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阳性率反而降低,各年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7.661,P<0.01)。结论百色市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人群乙肝感染模式已发生变化,18~40岁人群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40岁以上人群,表明青年人通过乙肝疫苗接种对控制乙肝病毒流行取得一定效果,而40岁以上成年人感染率较高,应制定乙肝免疫策略并对该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18-甘草次酸是甘草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的细胞增殖。本研究探讨18-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动态变化在诱发细胞凋亡过程的多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也探讨由18-甘草次酸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发生与[Ca^2+]i变化的关系。方法:用50~250μmol/L浓度梯度的18B-甘草次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100μmol/L和150pomol/L188-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h,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i的变化。分别用100μmol/LBAPTA-AM和0.5mmol/LEGTA与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联合处理MCF-7细胞24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从100μmol/L 18β-甘草次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为234.33μmol/L。100μmol/L和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18B-甘草次酸处理组的[Ca^2+]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8β-甘草次酸与BAPTA-AM联合处理组和18 β-甘草次酸与EGTA联合处理组的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的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P〈0.05和P〈0.01)。结论: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而18-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抑制该细胞增殖方面起主要作用。18-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捌,而细胞外Ca^2+内流是导致细胞内Ca^2+水平上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宫颈炎、阴道炎患者HIV感染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对8798例患者检查阴道、宫颈情况,取阴道/宫颈分泌物及抽取静脉血,分别进行HIV抗原抗体等相关性传播病原体实验室检查。结果: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总感染率为84.7%(7449/8798),17例患者感染HIV,占总感染率的0.2%(17/7449),44.0%(3874/8798)的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其中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17例,梅毒+HIV感染2例,淋病+HIV感染3例,念珠菌+HIV感染3例,细菌性阴道病+HIV感染9例。结论:宫颈及阴道炎患者有HIV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应加强治疗和HIV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