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8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91.
目的 根据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标准将肌内血管瘤患者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比较不同类型间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21年5月间依据WHO骨与软组织肿瘤标准诊断为肌内血管瘤的病例资料,根据ISSVA标准重新分类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对比分析两者在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依据WHO骨与软组织肿瘤标准诊断为肌内血管瘤的患者40例,根据ISSVA标准可进一步分类为血管畸形36例和血管瘤4例。血管瘤患者以女性为主(男1例、女3例),好发于头颈部(4例均发生于面部)。血管畸形患者以静脉畸形为主(22例静脉畸形、1例动静脉畸形、13例混合型血管畸形),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19例发生于下肢,10例发生于上肢,4例发生于躯干,3例发生于面部)。从镜下特点来看,血管瘤镜下以血管增殖为特点,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可见核分裂象,血管增生呈分叶状分布。血管畸形镜下特点根据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静脉畸形以薄壁、扩张静脉为特征,多伴血栓、静脉石;动静脉畸形血管壁厚薄不一,间质纤维、平滑肌增生;淋巴管畸形内淋巴管管腔大小不一,间...  相似文献   
89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我科2003~2005年间收住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注重护理评估,加强对心肌梗死疼痛症状的护理,以及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的紧密结合.结果 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精心护理治疗后,除1例反复大面积再梗而抢救无效死亡,均康复出院.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行为和心态,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不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有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93.
目的 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调控β-1,4-甘露糖基转移酶(ALG1)对甲状腺癌(TC)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表达载体(pLV)构建pLV-EGFP空载与pLV-ALG1过表达8305C细胞系,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水平表达,使用Kaplan-Meier数据库分析TC患者总生存期(O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TC患者中与PARP1表达呈显著相关的前1 000个差异基因,富集相关信号通路,比较这些通路的差异表达状况,并在过表达细胞系中进行相应验证。结果 PARP1在TC细胞系中表达显著增加,且与患者OS呈负相关(P<0.05)。PARP1抑制剂(NMS-P118)显著抑制8305C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0.05)。TCGA数据库筛选并富集分析发现,N-糖基化修饰信号通路显著富集,NMS-P118显著抑制了β-1,4-甘露糖基转移酶(ALG1)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p38的...  相似文献   
894.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近些年来,冠心病可以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慢性冠心病(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5.
目的 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收治的RRI患儿100例为RR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5-(OH)D水平。依据就诊时间将RRI组患儿分为复发组和初发组,比较不同就诊时间患儿25-(OH)D、IgG、IgA及IgM水平;依据年龄将RRI患儿分为0~<2岁、2~<6岁及6~<12岁,比较不同年龄患儿25-(OH)D、IgG、IgA及IgM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25-(OH)D水平与IgG、IgM及IgA的关系。结果 复发组和初发组患儿25-(OH)D、IgG、IgA及IgM水平[复发组(39.89±9.22)nmol/L、(6.88±1.25)g/L、(1.35±0.22)g/L及(1.17±0.13)g/L,初发组(56.71±12.33)nmol/L、(9.40±2.50)g/L、(1.50±0.26)g/L及(1.61±0.23)g/L]均低于对照组[(71.66±17.54)n...  相似文献   
896.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占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0%~30%。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发展迅速,但CTO-PCI仍然是冠心病治疗领域最后的壁垒,CTO-PCI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导丝或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及球囊不能充分扩张,而冠状动脉夹层、穿孔及同侧侧支损伤则是常见的操作并发症。因此,PCI前需要综合考虑病变的解剖特征、存活心肌及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适合CTO-PCI的患者,现就无创影像学在CTO-PCI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9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方法 选择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因AECOPD合并肺部感染入院治疗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60例作为建模组,剩余80例作为验证组;将两组AECOPD患者进一步分为肾损伤组和无肾损伤组。通过电子病历获取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情况、统计其缺氧程度、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得分;在患者入院后48 h内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检测其血清中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肾损伤组病程长于无肾损伤组,缺氧程度高于无肾损伤组,血清Cys-c和β2-MG高于无肾损伤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缺氧程度、Cys-c、β2-MG均是建模组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  相似文献   
898.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有效性. 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取3只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破坏微泡造影剂,观察对心肌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另15只急性心肌梗死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将pcD2VEGF121基因转染大鼠心肌至造影剂不再显影(约6min);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2VEGF121基因的造影剂;第三组为对照.2周后,取缺血心肌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心肌组织充血,产生大量空泡,并有部分心肌细胞坏死.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大鼠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能明显增强对组织的空化效应,其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89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三年流行,对我国医院管理体系是一次大考。自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波及人群十分广泛,给医院服务体系带来巨大挑战。2023年1月8日“乙类乙管”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医院的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对医疗救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急诊科作为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和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是医院抗疫的重中之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积极探索,因时因势统筹医疗服务与疫情防控,构建起急诊分区、分级、分流及动态化调整的集束化管理体系,在最大限度控制疫情扩散的同时保障高质量医疗工作不停摆,交出了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抗疫答卷,为今后医疗机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