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5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h、12h、1d、2d、3d、7d、14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6,P〈0.01)。结论 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使用抗结核化学药物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将742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8例)和对照组(35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化疗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两组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不同时间和不同证型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程度、空洞闭合程度、生存质量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注射期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48.45%高于对照组的38.70%(P0.0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为84.65%高于对照组的78.92%(P0.05);注射期结束时和疗程结束时,治疗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期结束及疗程结束时,治疗组阴虚火旺型患者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程度、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同证型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不同证型空洞闭合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MDR-TB较单纯使用抗结核化学药物效佳,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其中以阴虚火旺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正>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是无创性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一种较灵敏的指标。本文目的系对16~20岁年龄组的正常青年进行STI的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综合考虑心率、年龄、性别等因素对STI的影响以建立—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下段结石误诊为急性膀胱炎的原因及对策,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误诊为急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初诊均诊断为急性膀胱炎,治疗效果不佳后转诊或复诊专科门诊,转诊或复诊时间1~13 d,经B超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输尿管下段结石12例,B超示膀胱结石但仍有轻度肾积水者1例,CT证实输尿管下段结石者为3例。1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体外碎石或输尿管镜碎石治愈,失访3例。结论膀胱刺激症状可由输尿管下段结石引起,应细致问诊、规范检查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评价CA125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3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和28例恶性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的CA125水平,并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组和恶性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243.29±131.60)U/mL和(309.05±245.38)U/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7.13±4.50)U/mL,(P〈0.01)。结核性腹膜炎组和恶性腹水组腹水CA125水平分别为(590.17±275.18)U/mL和(732.39±362.56)U/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腹膜炎组血清和腹水CA125水平均增高者达74.6%,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结核性腹膜炎组血清CA125水平下降至(8.47±5.28)U/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水平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有限,动态观察CA125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结核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引物PCR扩增方法(RAPD)对两组6例暴发流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结核分支杆菌DNA进行了指纹多态性分析。结果6株病原菌均为结核分支杆菌。经RAPD分析,其中例1和例2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例3-例6菌株的DNA指纹图谱有所不同。证明例1和例2所染病原菌的同源性很好,很可能为同一感染源,母女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例3-例6病原菌的同源性较差,为非交叉感染。结论RAPD方法可获得较好的DNA指纹多态图谱。是一种简便、实用且相对比较便宜的DNA指纹技术,适于临床实验室进行分支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将符合ASOP诊断标准的114例患者依抢救措施的不同而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常规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治愈率为62.2%,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8.5%,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胆碱酯酶活性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仅1例发生反跳现象,而常规组发生中间综合征12例,反跳现象9例,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4例。结论: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显著提高ASOP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迟发性病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用耐药基因检测方法指导老年肺结核病人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肺结核病人的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评价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pncA,embB基因突变和药物敏感试验(比例法),了解117例老年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探讨和比较2种耐药性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1/2上的肺结核病人至少耐2种抗结核药物,对RFP、INH、SM、PZA和EB总耐药率为82.1%、71.7%、63.2%、51.2%和35.0%,耐多药率为67.5%,rpoB,katG,rpsL,PpncA和emb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2.8%、64.9%、59.8%、41.0%和30.7%,多基因突变株达76.0%,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联系密切,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突变易发生在高耐药区,也有少数基因突变发生在低耐药区。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耐多药结核病人6个月治愈率分别达到54.8%和62.8%,治疗效果满意,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耐药基因检测指寻治疗是一种新探索,PCR-SSCP方法敏感,特异,可以快速检测结核菌rpoB,katG,rpsL,pncA和embB耐药基因突变,可能会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结合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探讨其在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4例复发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应用TUR-Bt结合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分析TUR-Bt结合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复发及危险因素。结果24例患者随访8~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9例未复发,其中6例存活至今,3例均死于非膀胱肿瘤所致死亡。6例局部肌层浸润性再度复发,其中4例再次行TUR-BT+髂动脉灌注化疗,2例于术后3年死亡,2例至今存活,另外2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5例局部非原肌层浸润性复发,再次行TUR-BT+髂动脉灌注化疗,存活至今。2例局部肌层浸润复发伴盆腔远处淋巴结转移,接受综合治疗,10个月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远处转移接受姑息性治疗,7个月后死于膀胱癌。5年总生存率( OS)、无复发生存率( RFS)分别是:50%、37.5%。临床随访显示淋巴管浸润、有尿路上皮癌病史、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是OS、RFS的影响因素。结论 TUR-Bt结合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较为满意,但不适用反复复发膀胱肿瘤患者及有膀胱上皮癌病史者,对基础疾病较多患者疗效较差,对术前即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white blood cell syndrome,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过程以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72例儿童HP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Logistic方法分析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72例中42例(58.3%)是感染相关性HPS,其中EB病毒感染相关性HPS最多;其余的30例中4例(5.56%)是非感染相关HPS,26例(36.1%)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发热(91.7%)?肝脏肿大(83.3%)?脾脏肿大(66.7%)?外周血血常规三系检查结果为两系减低(72.2%),三系低下(27.8%),血红蛋白浓度减低(91.7%),血小板数量减少(77.8%);血生化检查血清甘油三酯升高(38.9%);凝血常规检查功能障碍(41.7%);血清铁蛋白升高(55.6%);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大部分找到了噬血细胞?72例中死亡10例(13.8%),好转或者基本痊愈24例(33.3%),出院后失访14例(19.4%)?年龄<3岁?乳酸脱氢酶(LDH)>2 500 U/L是不利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和LDH水平增高是儿童HP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该及早诊断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