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植植入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35眼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比较。结果 术后两组矫正视力≥0.5分别为91.5%和94.3%,视力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只要手术技术娴熟、设备优良,两组疗效相似。影响术后视力主要是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病变。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冠心通脉胶囊对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冠心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炎症机制。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连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服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间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通脉胶囊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上与通心络胶囊相当,其作用可能与抗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3.
我院自1980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因上尿路梗阻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55例 ,经手术、输尿管逆行插管、体外震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取石等治疗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组55例 ,男41例 ,女14例。年龄14~74岁 ,平均(53 6±11 2)岁。无尿时间1 5~12d(其中3d以上者34例)。血清肌酐642 6~2424 4μmol/L ,平均(1202 3±529 5)μmol/L ;血清尿素氮27 8~43 6mmol/L ,平均(30 4±2 2)mmol/L ;血清钾4 2~7 1mmol/L ,平均(5 5±1 4)mmol/L ;伴代谢性酸中毒52例 ,死亡1例。对侧肾萎缩、缺如、切除或无功能29例。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18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视野、前房(前房角)变化及手术后滤过泡情况。随访3~18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3.96±8.16)mmHg(1mmHg=0.133kPa),术后眼压为(14.62±3.53)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意义(t=11.82,P<0.01)。手术前、后视力及视野无明显改变。术后16眼均形成滤过泡,其中I型6眼,Ⅱ型11眼,Ⅲ型1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便宜和具有可重复性的新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5.
我院于 1996年 7月~ 1999年 7月采用丝裂霉素 (MMC)、异环磷酰胺 (IFO)及顺铂 (DDP)组成的MI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2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4例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心、肝、肾功能正常 ,血常规正常。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32~ 6 7岁 ,平均 5 8 4岁。其中腺癌 13例 ,鳞癌 7例 ,鳞腺癌 4例。全组均为复治病例 ,其中应用CAP方案失败的 14例 ,EP方案失败的 10例。TNM分期 :ⅢA期 3例 ,ⅢB期 4例 ,Ⅳ期 17例。1.2 治疗方法MMC 8mg/m2 ,静脉滴入 …  相似文献   
5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师会  陈烈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728-729
为探讨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护理措施,分析了37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37例患者经治疗平均3.5天眼压降至适于手术的值,23例滤过性手术患者眼压为1.36~2.69kPa,19例获理想滤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加强急救、心理、滤过泡等护理明显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7.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附57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73 ̄1997年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57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6.5%(55/57)。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发现有肾积水或肾不显影时应考虑到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可能。在各种检查中,以逆行输尿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8.
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损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损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通过对17例服用乙胺丁醇后发生视神经损害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的分析,对不同日剂量组的损害发生时间和程度的比较,以及损害发生后不同时间进行眼科诊疗效果的比较,总结防治乙胺丁醇引起视神经损害的更有效方法。结果17例均有服乙胺丁醇史,主诉为视朦,视力、眼底、视野及色觉异常为体征,本病诊断成立。据损害部位分型轴型7例、轴旁型2例、混合型3例、不定型5例,无视网膜炎型病例。各日剂量组视力损害发生时间比较P<0.005,损害程度比较P<0.0025,视野及色觉损害也随日剂量增大而加重,显示视功能损害与日剂量成正比。治疗以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为主;发生损害15天内治疗者(8例)恢复视力平均为1.2,>30天者(6例)仅达0.39(P<0.02);视野和色觉15天内治疗者全部恢复正常,>30天治疗者仅1例达正常。结论应高度警惕、预防乙胺丁醇损害视神经,小剂量应用乙胺丁醇并定期行眼科检查、监测视功能可避免或减少损害。一旦发现异常,应据病史、症状、体征明确诊断,立即停药,及时行眼科治疗。  相似文献   
59.
中风经过救治,生命体征稳定后多留有后遗症,如意识欠清、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笔者于2006年5月~2011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经上级医院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的中风后遗症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