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 将188例AECOPD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8例).两组均行规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肺功能锻炼,观察组根据对患者的BODE指数评分构建和实施A、B、C、D4级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案.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对照组85例、观察组92例完成全程研究进入数据分析.观察组FEV1、FEV1/FVC%及6分钟步行测试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功能量表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AECOPD患者,依据BODE指数评分构建和实施分级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持续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及运动耐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性腺母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临床资料例1:女性,24岁。因无月经来潮就诊。体检:女性体态,双乳未发育,腋毛少。外阴女性型,阴道可容两指,子宫小,盆腔未及肿块。临床诊断:睾丸女性化。剖腹探查见始基子宫两侧发育不全索条状性腺及输卵管。例2:女性,15岁。反复下腹痛1月,加重1周。...  相似文献   
23.
子宫颈腺癌组织中BAG-1及bak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BAG- 1及 bak在宫颈腺癌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36例宫颈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宫颈腺上皮的 BAG- 1及 bak进行检测。结果  BAG- 1在宫颈腺癌组织细胞浆中的表达阳性率为 77.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宫颈腺上皮 (P<0 .0 5 ) ,细胞核表达两者无差别 (P>0 .0 5 ) ;宫颈腺癌组织 10 0 %表达 bak,且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宫颈腺上皮 (P<0 .0 5 ) ;BAG- 1及 bak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两者表达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宫颈腺癌组织 BAG- 1及 bak呈高表达 ,凋亡调控基因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凋亡抑制基因占优势。  相似文献   
24.
子宫颈癌FHIT基因表达与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FHIT基因内 2个微卫星位点D3S130 0和D3S12 34,对 5 6例经显微切割分离肿瘤组织的原发性子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 (LOH)分析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 P法 )检测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D3S130 0和D3S12 34的LOH发生率分别为 36 2 % (17/ 4 7)、32 7% (16 /4 9) ,5 2 % (2 9/ 5 6 )的子宫颈癌组织至少在一个位点存在LOH。 5 7 1%的子宫颈癌FHIT表达减弱或缺失 ,其中 71 9%存在FHIT基因LOH ,FHIT低表达与FHIT基因LOH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1)。子宫颈鳞癌组织的LOH发生率及FHIT低表达率均高于腺癌 (6 4 3%vs 14 3% ,6 9 0 %vs 2 1 4 % ,P <0 0 5 )。子宫颈鳞癌LOH发生率及FHIT低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 GO分期均不相关 (P >0 0 5 )。结论 FHIT基因可能在子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杂合性丢失可能是FHIT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5.
bFGF、VEGF和MVD在原发性输卵管癌中的表达(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 )2 .2 MVD、bFGF、VEGF表达与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MVD、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bFGF的表达在临床分期Ⅲ期中要比Ⅰ、Ⅱ期强 (u值分别为 44 .0和 14.5 ,P <0 .0 5 )。见表 2。表 1 MVD、bFGF、VEGF在输卵管癌中的表达组 别n MVD( x±s)bFGF-+ 阳性率VEGF-+ 阳性率输卵管癌组 30 39.97± 13.72 0 714 930 /30 491342 6 /30正常组 88.6 3± 2 .6 75 12 0 3/85 12 0 3/8表 2 MVD、bFGF、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因 素n MVD( x±s)bFGF-…  相似文献   
26.
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性刮宫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应用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方法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EH)的准确性。方法对门诊诊刮为EH,短期内行子宫切除术的150例患者作病理诊断,并与诊刮诊断进行比较分析,还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8例诊刮诊断为复合型不典型增生(CAH)患者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结果150例患者诊刮诊断为单纯型增生(SH)、复合型增生(CH)、单纯型不典型增生(SAH)和CAH分别为53、11、26和60例;经子宫切除后病理学诊断为SH、CH、SAH及CAH者分别为65、7、15、29例,其余34例为子宫内膜癌(EC)。诊刮对SH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而对CAH诊断的准确性则较差;SAH、CAH并存EC显著高于SH、CH(χ2=26.3,P<0.001)。CAH并存EC者显著高于SAH(χ2=9.78,P<0.005)。绝经后不典型增生患者并存EC的可能性显著高于绝经前患者(χ2=3.93,P<0.05)。并存EC的CAH患者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并存EC者(P=0.02);且其表达强度也明显强于未并存EC患者(Uc=3.66,P<0.05)。结论诊刮诊断SH的准确性较高,而诊断CAH的准确性较低;CAH并存EC的比例比较高;测定PCNA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CAH患者是否并存EC。  相似文献   
27.
1 病例报告患者 4 2岁 ,孕 2产 1,因月经增多 6月 ,伴头晕加剧 3天急诊入院。 6月前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约为平时两倍 ,伴痛经。 4月前B超检查示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2月前服米非司酮 10mg/d ,共 2 0天 ,自行停药。末次月经 2 0 0 2年 5月2 4日。曾行足月剖宫产、人工流产各 1次 ,工具避孕。入院检查 :面色苍白 ,心肺正常 ,肝脾无肿大。外阴、宫颈、双附件无异常 ,阴道内见少量血块 ,子宫后位 ,略大 ,呈球形。B超检查示 :子宫略大 ,宫底部肌层稍增厚 ;宫腔回声杂乱 ,内见 2 5cm×1 3cm× 1 8cm低回声 ,可见少许血流进入 ;右…  相似文献   
28.
<正>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是一种罕见且独特的滋养细胞疾病,组织学上兼有滋养细胞肿瘤和癌的特征,多数病例更具有癌的特征(上皮样特征)。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2003)将其作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  相似文献   
29.
前几年国内大多采用亲和组化法和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组织中ER和PR,其结论一直存在争论。近几年也开始应单克隆抗体测定冰冻切片中的ER、PR,但应用常规的免疫组化法测定石蜡标本中ER和PR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本研究设计不同实验条件下,在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先天性子宫肌壁间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Alcian蓝染色及ER,PR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先天性子宫肌壁间囊肿的诊断依据Serrick诊断标准。通过囊肿位置,上皮形态特征及组织化学特性可区分囊肿来源于副中肾管或中肾管,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结论:先天性子宫囊肿罕见,易误诊。囊肿位置和上皮形态特征是区分组织来源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