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医药卫生   241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王焰  胡磊  闫玉辰  张甜  陈俊  查云飞 《放射学实践》2022,(11):1337-1342
【摘要】目的:基于DCE-MRI Ktrans图纹理分析与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兔早期骨髓微血管病变。方法:28只3月龄左右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4只)和对照组(14只)。造模成功后各时间点(0、4、8、12、16周)对所有兔腰椎行矢状面FSE-T1WI、FSE-T2WI、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检查。通过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获得腰椎骨髓DCE-MRI Ktrans图,基于第16周DCE-MRI Ktrans图筛选纹理参数特征值。第16周取兔腰5、6椎体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取腰7椎体压碎取出骨髓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基于第16周DCE-MRI Ktrans图筛选出纹理参数特征值有Median Intensity、Mean Deviation、Quantile50、Quantile75、Quantile95、RMS、sum Average、difference Entropy、Mean Value。糖尿病早期骨髓微血管病变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主要与亚油酸代谢有关。CD34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第16周糖尿病组腰椎骨髓MV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Z=-3.78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edian Intensity、Quantile50、Quantile75与MVD呈负相关(r=-0.504,P=0.023;r=-0.490,P=0.028;r=-0.541,P=0.014)。差异代谢物与纹理参数特征值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基于DCE-MRI Ktrans图的纹理参数可识别糖尿病早期骨髓细微结构变化,糖尿病早期骨髓微血管病变与脂质代谢有关,主要与亚油酸代谢通路异常有关。基于DCE-MRI Ktrans图纹理分析和代谢组学整合研究评价糖尿病早期骨髓微血管病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有创导管末端培养分离菌菌谱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 2013-2015年所分离的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导尿管等有创导管末端细菌菌株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年共获得218例阳性培养标本,分离菌株256株,其中菌G-菌179株(69.92%),G+菌60株(23.44%),真菌17株(6.64%);前6位分离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2.42%)、肺炎克雷伯杆菌(17.58%)、粪肠球菌(4.69%)、白假丝酵母菌(4.30%)、铜绿假单胞菌(4.30%)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91%)。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呈多重耐药特性,对亚胺培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显示高度耐药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可达100.00%;仅有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对G+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可达100.00%。结论:PICU有创导管末端培养分离菌以G-菌为主,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粪肠球菌和MRSA在G+菌中比例较高,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3.
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是吞咽障碍的主要检查和评价方法,可明确造成吞咽障碍的病变部位,指导治疗。深入了解吞咽障碍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将康复护理特色融入吞咽障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中,有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视频透视吞咽检查是检查吞咽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吞咽障碍临床评估的“金标准”;超声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CT具有良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三维动态显示食团和吞咽器官的运动;MRI成像可显示吞咽障碍的病灶和相关的脑功能网络。这些影像学技术可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口内三维扫描技术发展迅速,精度不断提高,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在单冠修复、三单位固定桥以及单枚种植体上部修复方面,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可满足临床要求;但在跨度过大的固定修复领域,其扫描精度仍存在不足。由于光学扫描原理的局限,目前临床难以通过口内三维扫描仪直接获取功能整塑后的软组织形态,口内三维扫描技术尚存在技术瓶颈。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常见口内三维扫描仪对口腔软硬组织的扫描精度,分析口内三维扫描技术的临床适用性及局限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P化疗组(化疗组,n=30)及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组(联合组,n=30)。2个疗程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比较2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血清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以上指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33、6.37个月,联合组分别为6.40、8.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生存情况优于化疗组。结论 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作为目前癌症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代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等。在EGFRIs取得疗效的同时,其给患者带来的皮肤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严重时可影响癌症患者用药剂量,甚至中断治疗。文章主要对EGFRIs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包括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激活炎症反应及增加皮肤光敏性,为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肿瘤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别应用经阴囊及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无精子症的精确诊断分型,探讨两者在分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且临床初步诊断为无精子症的男性不育症患者496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阴囊及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特点,我们提出无精子症的6种分型:Ⅰ型,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Ⅱ型,睾丸源性病变引起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Ⅲ型,输精管道先天畸形所致梗阻性无精子症;Ⅳ型,其他病变可疑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相关;Ⅴ型,混合型,同时存在非梗阻及梗阻原因;Ⅵ型,精索静脉曲张。结果Ⅰ型,19例;Ⅱ型,睾丸体积<10 ml,63例;Ⅲ型,235例,其中附睾缺如30例,输精管缺如76例,精囊缺如59例,精囊萎小或发育不良20例,输精管缺如并精囊缺如38例,附睾、输精管及精囊均缺如12例;Ⅳ型,87例,其中附睾头囊肿16例,精囊囊肿5例,前列腺中部囊肿41例,附睾炎7例,输精管钙化5例,精囊钙化13例;Ⅴ型,6例;Ⅵ型,86例。结论结合经阴囊高频及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无精子症的精确诊断分型,其中Ⅱ型、Ⅲ型及Ⅵ型超声能相对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每日早晨及睡前最大呼气流量(PEF)的变化;试验结束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进行对比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每日早晨及睡前PEF绝对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后第4、8周的ACT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及常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评估小直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老年人偏心性角膜小穿孔的安全、有效性,探讨该手术对治疗老年人偏心性角膜小穿孔的价值。方法对8例(8眼)>65岁的老年偏心性角膜小穿孔患者行甘油保存角膜的小直径角膜移植手术,术后观察植片透明度、视力变化、术后并发症,分析角膜曲率计散光,记录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结果 8例(8眼)均保持了眼球的完整性。角膜植片透明5例(62.5%),轻度瘢痕性混浊3例(37.5%)。所有患者未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从术前的0.0010.2提高到0.150.2提高到0.150.5(t=10.31,P=0.000),最佳矫正视力达0.25以上。术后角膜散光平均为(2.64±0.78)D。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平均为(2 485±260)cells/mm2。结论甘油保存角膜的小直径角膜移植术治疗老年人偏心性角膜小穿孔增视效果明显、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在角膜小穿孔急诊手术的情况下可用甘油保存角膜替代新鲜角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