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乳腺癌全乳切线野照射中靶区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呼吸运动、摆位误差等因素对乳腺癌全乳放疗中靶区移动的影响程度。方法自2003年1月至12月,选择接受乳房保留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Med-Tec250型乳腺托架摆位固定。在模拟机透视下观察16例患者全乳治疗体积在不同方向随呼吸运动的移动幅度;利用数字化重建图像和射野验证片测量11例患者全乳切线野放疗中治疗体位在不同方向的移动幅度,计算其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总误差,并分析其变化的时间趋势。结果射野中心肺厚度(CLD)随呼吸移动的变化幅度最大,为(2.1±1.2)mm,而全乳治疗体积的头侧、脚侧、内侧界和外侧界随呼吸移动的移动幅度较小。全乳切线野放疗中治疗体位移动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总误差在向后方向和向前方向及头脚方向分别为1.9、1.6、2.5mm和2.4、1.7、3.1mm及2.6、2.3、3.5mm,以头脚方向的移动误差最大;头脚方向的治疗体位移动和乳腺体积大小变化在治疗开始头2周相互间差异较大,且乳腺体积增大在照射第2周达最高峰,第3周以后则逐渐趋于稳定。结论在乳腺癌全乳切线野放疗中呼吸运动对全乳治疗体积的移动幅度平均值在2mm以内,建议提高头脚方向的固定精度。乳腺癌全乳切线野放疗中的治疗体位在治疗开始头2周变异较为明显,照射引起的乳腺水肿在第2周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