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术后后装放疗、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后装放疗加吉西他滨全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将44例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综合治疗组术中放置施源管3-6根,确定驻留点3-8个,术后3-10天行后装放疗,单次剂量10Gy,照射2-4次,总剂量20-40 Gy。放疗结束3周后,开始吉西他滨化疗,静滴1.4g每周1次,4周为1周期,每周期3次,共6个周期。对照组手术后不放、化疗。手术前后定期查血常规、肝功能、AFP、胸片、B超或CT。结果:综合治疗组后装放疗后AFP转阴率100%(17/17),对照组62.5%(10/16)(P<0.05);6月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27.3%(6/22)(P<0.01);综合治疗组一年复发率18.2%(4/22)、转移率0和一年生存率100%(22/22),与对照组的45.5%(10/22)、13.6%(3/22)和77.3%(17/22)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后装放疗加吉西他滨全身化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2.
放射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冠状动脉阻塞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较常见,70年代以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成为治疗本病较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但人们很快就发现PTCA后有许多患者会出现血管再狭窄,实验研究和病理学检查显示,PTCA对血管是一种损伤,在血管损伤愈合时会出现同伤口愈合相同的过程,从而引起血管的再狭窄。术后3~6个月的复发率为30%~50%,从而极大地限制其广泛应用〔1〕。因此深入研究再狭窄的发生机理,寻求有效防治再狭窄的措施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放射防治PTCA后再狭窄作一综述。1 再狭窄的发生机理目前对PTCA后出现再…  相似文献   
33.
化疗药物应用中的配伍与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冶宁  王雅杰 《癌症》1996,15(6):478-479
化疗药物应用中的配伍与禁忌金冶宁1蓝莉1王雅杰随着肿瘤化疗的普及,多药联合化疗方案的应用日趋广泛;又因癌症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它疾病的内科治疗也需要同时进行。使各药物之间的配伍增加。如同其它药物一样,抗肿瘤药物达到机体也要经过吸收,分布,转化和分泌,最...  相似文献   
34.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着游离DNA,其含量明显高出健康人水平,并且这些游离DNA具有肿瘤特征性。定量这些游离DNA并分析其肿瘤特征性(主要介绍微卫星的改变,如杂合性缺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TGF—β1在放射性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放射性纤维化在放治疗中很常见,对其形成机制,尚未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正常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是如何被慢性激活。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慢性激活源于一些持续产生的激活因子,由此认为放射性纤维化是一个持续发出修复信号的损伤过程,而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可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被认为是放射性纤维化形成的关键。本文综述TGF-β1在放射性纤维分生,发展及持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最新依据,概述了各种不同类型组织和细胞在受照射的出现的与TGF-β1相关的一些变化。这些研究提示,TGF-β1途径可能成为抗纤维化药物作用的特异位点。  相似文献   
36.
骨转移肿瘤的放射治疗及止痛效果观察1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瘤的止痛效果。方法采用 10MV-X线或 60CO-γ线对 156例经 X线摄片、 ECT、 CT或 MRI确诊的骨转移瘤疼痛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结果放疗后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 51.9%,总缓解率为 98.1%。高剂量短疗程放疗同低剂量长疗程的止痛效果无显著差异 (P >0.05),单发性与多发性转移的疗效相似 (P >0.05),放疗对不同原发病灶的骨转移同样有效。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方法,不同剂量分割方法的止痛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37.
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本综述了近几年来放射性肺损伤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影像学变化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术前短程冲击放疗和术后后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效果。方法:5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PLC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放疗组术前先行放疗6Gy,共3次,休息2周后再手术。术中放置施源管3-6根,确定驻留点2-8个,术后3-10d行后装照射,单次剂量10Gy,照射2-4次,总剂量20-40Gy。对照组手术前后不行放疗。结果:放疗组术前放疗后肿瘤明显缩小(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装照射后AFP转阴率100%(16/16),对照组56.3%(9/14)(P<0.01);放射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1);6个月生存率(100%)与对照组(92.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短程冲击放疗和术后后装放疗是提高PLC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9.
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和比较60例伴胸腺瘤MG患者术后放疗与43例术后未放疗患者的远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术后放疗组的50例(83.3%)患者放疗后MG症状好转.随访1~15年,MG总有效率为78.3%,其中完全缓解者12例(20.0%)、药物缓解者16例(26.7%);术后未放疗组MG总有效率为79.1%,其中完全缓解者16例(37.2%)、药物缓解者5例(11.6%),两组远期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疗组2、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3%、80.0%和46.7%,其中Masaoka分期Ⅰ-Ⅱ期者分别为97.6%、92.8%和83.3%,Ⅲ-Ⅳ期者分别为83.3%、50.0%和0%;术后未放疗组2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0%、74.4%和48.8%,其中Ⅰ-Ⅱ期者分别为94.7%、86.8%和71.1%,Ⅲ-Ⅳ期者分别为40.0%、0%和0%.两组Ⅲ-Ⅳ期患者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伴浸润性胸腺瘤的MG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缓解MG症状.  相似文献   
40.
直肠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冶宁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3):265-267,280
直肠癌对放疗敏感,特别是早期低位直肠癌、肛管癌可通过单纯放疗治愈。5年生存率约50%。直肠癌的放射治疗从治疗目的上讲分姑息性放疗和根治性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