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分析影响涎腺恶性肿瘤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本文回顾总结收治的涎腺恶性肿瘤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行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大部分患者加用60Co、X线外照射28 ~76 Gy.结果 全组总的5a生存率为66.3%,10 a生存率为57.5%,15 a生存率为46.4%,20 a生存率为11.2%.术后放疗、手术完全切除、病变在腮腺和早期患者的预后较好,其5 a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肿瘤残留、病变在其他涎腺和晚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涎腺恶性肿瘤以手术加放疗为宜,疗效与手术是否完全切除、病变部位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2.
郑志坚  黄波 《四川医学》2011,32(12):1964-1966
目的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病理机制。方法肺切除患者5l例,收集其术前基本信息(如合并症、用药状况、心肺功能等),并测定其手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AF的发生率为29.4%(15/51),其发生率与年龄因素有关(P=0.031)。发生AF的患者比未发生AF患者术前PR间期延长(P=0.040);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AF发生率明显比未使用者低(P=0.041)。方差分析显示,术后hs-CRP(P=0.000)和IL-6(P=0.000)均与术前存在明显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ItOC)分析显示:血清hs—CRP和IL-6水平在所观察的3个时间点对预示AF的发生其结果均不理想,曲线下的面积(AUC)均〈0.50。结论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AF的发生与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嗜好(如吸烟)和心肺功能等无关,只与年龄有关;早期炎症标记物hs-CRP和IL-6不能预告术后AF发生。某些药物可能会降低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A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断有所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肺癌在癌症死亡率中已跃居首位,上海、武汉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美、英、法、西德等十多个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日本则居第二位。因此,研究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有效治疗,以提高肺癌的治疗率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肿瘤免疫学的日益发展,肺癌的免疫学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人们发现:肺癌可以自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总结一期肠切除吻合并疝修补术治疗绞窄性腹股沟疝并肠坏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我科收治的82例绞窄性腹股沟疝并肠坏死行一期肠切除吻合并疝修补术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于术后2~4d肛门恢复排气,切口7~9d拆线,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8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7例(8.5%),心律失常5例(6.1%)。所有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至2年,无疝复发。结论绞窄性腹股沟疝并肠坏死行一期肠切除并疝修补术是可行的,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无菌操作,采用低张力疝修补法,积极防治并发症,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5.
足癣俗称“脚气”,为浅表真菌感染所致,具有一定传染性。我科自1994年来应用三黄一紫液治疗糜烂型足癣1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70例,女5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一周,最长15年,平均2.1年。128例患者均为足底及单侧或双侧趾之屈侧,趾间瘙痒难忍,夜间较剧,表面浸渍,甚至局部肿胀,疼痛溃烂,行走困难。  相似文献   
116.
经皮穿刺动脉内插管注药治疗恶性肿瘤是介入放射学涉及的主要领域,其直接在肿瘤靶血管内给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植入PCS(导管药盒系统),对恶性肿瘤靶动脉进行序贯化疗则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式。本文对18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皮下动脉内植入PCS行序贯化疗,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18例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5~79岁,平均56岁。其中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3例,胰腺癌2例,成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子宫颈癌1例。12 植入P…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血管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inger技术,对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动脉血管灌注溶通药物。结果45例患者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2a,X线平片示20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坏死股骨头骨质均已完全修复,老年患者及IV级以上患者骨质修复差。未发生与操作本身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动脉血管灌注溶通药物治疗青少年及Ⅰ级~Ⅲ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明显,风险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对食管癌术后有残留的63例进行术后放疗,探讨放疗的价值。方法 对术后有残留病例从术后20天~3个月行∧60Co放疗,剂量DT34~70Gy之间。结果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1.9%(39/63)、20.2%(10/50)、10.0%(4/40),与单纯放疗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无5年生存;死亡原因主要是转移。结论 病变局限术后残留加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不能提高生存率,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9.
宫颈癌术后放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3例宫颈癌术后因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肿瘤较大、术前误诊手术范围不足、术后残端复发等不同情况的病例,行60Co及近距离补充放疗。结果:全组103例5年生存率69.90%(72/103)。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6%(22/29)、63.24%(43/68)。复发及未控与术后即时辅助放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38.10%(8/21)、79.27%(65/82),P<0.05。肿瘤直径>4cm与≤4cm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10/18)和69.41%(59/85)。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10/20)、71.08%(59/83),P<0.05。局部肿瘤侵犯深肌层与未侵犯深肌层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1%(48/71)、71.88%(23/32)。结论:术前尽可能明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对有预后不良因素患者尽快行辅助放疗;对局部肿瘤稍晚的宫颈癌要有计划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主要症状体征、生活质量(QOL)的相关性,探讨RA患者抑郁情绪的机制。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生活质量量表对100例RA患者进行观察并做相关分析。结果(1)100例RA患者中,SAS标准分为(46.33±7.69),有焦虑症状者为37%;SDS标准分为(51.36±9.10),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53%;两者均高于正常人;(2)SAS标准分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重着、症状体征总积分呈正相关;SDS标准分与食欲减退、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关节重着、症状体征总积分呈正相关,两者均与年龄、病程无关。(3)SAS、SDS标准分均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生活质量总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以抑郁情绪为主,R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病情及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发生机制与生活质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