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p16INK4a在子宫颈细胞学分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不能排除高度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中p16INK4a蛋白和HPV16/18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89例子宫颈细胞涂片样本中p16INK4a蛋白及HPV16/18型DNA进行检测.结果:p16INK4a蛋白阳性率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LSIL、HSIL及ASC-H的p16INK4a蛋白阳性率均高于ASC-US(P<0.05);ASC-US和LSIL的p16INK4a阳性表达与HPV16/18阳性表达无差异性;LSIL和ASC-US的HPV16/18阳性表达无差异性.结论:子宫颈细胞涂片样本中p16INK4a蛋白检测能协助子宫颈细胞学诊断分级,尤其对于ASC-US的病例.需同时做p16INK4a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2.
人胃癌IFN-γ-STAT1通路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胃癌组织和胃癌SGC7901细胞中STAT1、Caspase-7及p21waf的表达关系,并探讨胃癌中IFN-γ-STAT1分子通路特点.方法:人胃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FN-γ及STAT1反义寡核苷酸处理SGC7901细胞.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应用Hoechest 33258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人胃癌组织Caspase-7与STAT1和p21 waf正相关(r=0.32,0.22,均P<0.05); SGC7901细胞经IFN-γ处理后,STAT1、Caspase-7和p21 waf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经IFN-和不同浓度STAT1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处理后,STAT1 mRNA和蛋白表达较IFN-γ单独处理明显下降,有浓度依赖性(P<0.05).Caspase-7和P21waf蛋白表达较IFN-γ单独处理明显下降,有浓度依赖性(P<0.05),但是mRNA表达量则随着STAT1反义寡核苷酸浓度变化,出现Caspase-7先下降后上升,p21 waf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经IFN-γ和STAT1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后细胞无明显凋亡.结论:人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存在IFN-γ-STAT1通路,且可上调Caspase-7和p21 waf的表达,但无明显凋亡调控作用; 胃癌IFN-γ-STAT1分子通路的下游分子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53.
免疫组化PV二步法与SP三步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两种不同的免疫组化方法二步法和三步法分别在胃癌组织中进行ER-α36染色结果的比较,寻求不同免疫组化原理的染色试剂盒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的试剂盒研究相同的胃癌微阵列芯片(共352点,以肝组织作为定位标志),通过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方法在相同组织上表达的不同做比较。结果:三步法制片结果比二步法背景低,阳性率低,非特异性着色小,结果明确易读;而二步法较三步法操作简单,检查阳性率高,阳性强度高。结论:针对一抗为ER-α36的免疫组化染色,三步法虽然实验耗时比较长,但实验结果较好,明确易读,适合科学研究。二步法较易出结果,灵敏度较高,阳性强度高,较易出背景着色,假阳性率高,故不适于科学研究,但因为操作方便,检出阳性率较三步法高,对于ER-α36弱表达的病例不容易漏诊,且能较快出结果,故可考虑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4.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家族包括RB、p107和p130。RB是研究得最为广泛的家族成员,是肿瘤抑制基因。它与其结合蛋白发生作用,如与E2F转录因子结合形成RB-E2F-DNA复合物,则阻止了其它序列特异性的DNA结合蛋白与启动子元件接近,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 本文分子克隆和鉴定一个新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称"Rim”为蛋白。作者应用修改的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所获得的克隆并进行EST同源搜寻,得到了一个包含有3'和5'UTR,编码897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55.
清热化湿、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肾衰Ⅱ、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辨证服用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色素(Hb)、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Scr、BUN、Hb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4h尿蛋白定量亦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为73.33%。结论清热化湿、凉血活血法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及中医症状积分,提高生活质量,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全数淋巴结检查的胃癌病例中STAT1与Survivin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988-2003年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有完整病理学检查资料的标本140例。经溶脂法检查全数切除淋巴结、4μm间断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构建胃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TAT1蛋白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数据经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aplan-Mey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模型回归分析(SPSS12.0)。结果构建的140例胃癌组织微阵列中,符合分析要求的共110例(组织微阵列利用率为78.6%)。110例中共检出淋巴结7079枚,平均64.4枚/例。其中89例有淋巴结转移,共检出转移淋巴结1679枚。Survivin阳性率为52.7%(58/110),STAT1阳性率为40%(44/110)。STAT1表达与Survivin表达负相关(r=-0.19,P=0.04)。STAT1与浸润深度(r=-0.21,P=0.02)负相关。Sur- vivin表达与UICC N分期(r=-0.24,P=0.01)及组织学分型(r=-0.21,P=0.03)负相关。两者和生存无关。Cox模型回归多因素分析,UICC淋巴结分期与预后相关(X2=4.85,P=0.028)。结论胃癌STAT1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负相关。两者与生存无关。STAT1是推测进展期胃癌的分子标志物。Survivin是推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UICC胃癌淋巴结分期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深入探讨SPINK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发展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其潜在的机制和临床价值,评估其作为靶向治疗基因的潜力。方法:表达量及临床病理数据来自于TCGA数据库中筛选和获取口腔组织来源的癌症病例样本。分析O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和SPINK5的相关性。SPINK5在OS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免疫组化进行验证。采用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方法预测SPINK5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SPINK5表达量与OSCC临床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高表达组生存时间较长。SPINK5在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OSCC,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INK5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到了化学刺激的感官知觉、RNA的基因沉默、RNA介导的翻译抑制导致的基因沉默、气味的感官知觉4个生物学过程,和嗅觉受体活动、转录后基因沉默中涉及的RNA结合、mRNA的3’UTR、嗅觉结合4个分子功能。结论:在OSCC中,SPINK5的...  相似文献   
59.
S1P2受体sh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探讨S1P2受体介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机制,构建和筛选特异性S1P2受体shRNA腺病毒载体.方法 设计并合成4对靶向S1P2受体的单链寡核苷酸(ss oligo),经变性退火为双链寡核苷酸(ds oligo)插入穿梭质粒pRNAT-H1.1/Shuttle载体,测序正确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通过RT-PCR方法筛选对S1P2受体基因沉默效果最佳的穿梭质粒pRNAT-H1.1/Shuttle-shRNA,提取质粒DNA,经双酶切,回收S1P2受体基因沉默效果最佳的shRNA片段,亚克隆到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no-X),筛选出正确重组子,转染HEK 293A细胞,收集重组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1P2受体沉默效果.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所构建的pRNAT-H1.1/Shuttle-shRNA质粒正确,并从4对ds oligos筛选出对S1P2受体沉默效果最佳的穿梭质粒pRNAT-H1.1/Shuttle-shRNA,经亚克隆到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后,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构建的腺病毒载体pAdeno-shRNA对S1P2受体蛋白的沉默有明显效果.结论 成功地构建和筛选出介导特异性shRNA-S1P2的重组腺病毒.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指征、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研究所463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007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共完成各类腹腔镜肝切除手术46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65例,转移性肝癌29例,肝血管瘤143例,肝胆管结石病81例,其他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慢性肝脓肿等)45例.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93例,左半肝切除71例,超左半肝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29例,右肝后叶切除24例,Ⅵ段切除56例,超右半肝切除2例,中肝切除8例,特殊部位肝段切除(Ⅶ/Ⅷ段、Ⅳa、尾叶及Ⅵ段、Ⅶ段交界处)41例,病变局部不规则性切除121例,两个以上部位联合切除14例.手术时间(244.71±105.07)min,术中出血量(460.26±425.81)ml,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9%,平均住院时间(15.51±4.36)d.19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185例获得2~50个月随访,术后1年、3年总体生存率为90.8%和84.2%,无瘤生存率为87.9%和73.7%.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可选择性应用于肝脏各个部位、各类病变的手术治疗.该法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容的优点.其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肝脏良性病变、小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是现阶段腹腔镜肝切除术较理想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