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6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1.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冠脉内斑块不稳定,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的不稳定心绞痛,是危及生命的一种内科急症,治疗或护理不当常会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如何观察和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现代护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在186名住院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56名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进行了24h动态ECG观察及临床观察并进行分析,根据发病时间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为临床观察与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12.
患者,男性,58岁,因血压和血糖控制不佳来药学门诊就诊,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临床药师通过药学问诊、用药评估、方案调整、用药宣教和药学随访等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并为患者建立药物治疗管理档案。经过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各项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13.
目的 :提高急性结肠梗阻的的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72例急性结肠梗阻病例。结果 :72例中 ,不完全性结肠梗阻 5 0例 ,完全性 2 2例 ,结直肠癌 40例 ,粪石嵌顿 8例 ,乙状结肠扭转 6例 ;65例行肠镜检查 ,5 5例明确诊断 ,1例死亡 ;19例经非手术治愈 ,43例行择期手术 ,1例发生吻合口漏 ;10例行急诊手术 ,1例死亡。结论 :结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结直肠癌 ,结肠镜检查在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择期手术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14.
赵群  陈勇 《家庭医学》2021,(3):36-37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6岁以前,乳牙已经全部萌出,并面临着乳牙和恒牙的交替。在此阶段要引导儿童养成口腔保健意识和正确的行为习惯,从小注意爱护牙齿,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口腔卫生状况、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儿童可能会患龋齿、错合畸形等口腔疾病。近年来,儿童患龋齿的概率明显增高,出现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多餐、未及时清洁口腔等。龋齿将对儿童营养摄取和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六龄齿。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六龄齿及龋齿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15.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19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凝血指标(AT-Ⅲ)和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等), 腹部超声结果(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情况。根据有无主要并发症, 将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组(60例)和失代偿组(133例);根据有无EVB, 将133例失代偿组患者分为未出血亚组(96例)和出血亚组(37例)。比较代偿组、失代偿组及其亚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和并发EVB的独立相关因素;比较各组患者的AT-Ⅲ水平, 分析AT-Ⅲ与Child-Pugh评分的关系, 以及AT-Ⅲ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其并发EVB的诊断性能。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失代偿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高于代偿组, 门静脉内...  相似文献   
616.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4年 1月至2006年7月,对71例胃底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在行常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的基础上,分别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以及空肠空肠侧侧吻合).随访9~39个月,根据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标准、胃排空试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ECT)以及食管下段pH电脑测定等方法评价患者食管反流情况.结果 重建过程中3个吻合口均应用吻合器,能明显加快手术进程,一般都在3.5 h左右(其中消化道重建约为1 h),术后平均9 d康复出院,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狭窄梗阻等并发症.随访除6例出现轻度反流症状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返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胃排空试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ECT)均未见钡剂或食物反流入食管显示,食管下段pH值为(6.9±0.1).患者多数能维持或超过术前体质量,生活质量尚满意.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对预防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食管反流、胃容量缩小、生理途径改变等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是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61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根治性指标以及1、3、5年预后生存情况,同时分析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近端切缘距肿瘤长度、远端切缘距肿瘤长度、淋巴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手术方式、并发症、TNM分期均为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且远期预后生存情况较好,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18.
背景与目的:胃癌脑膜转移是胃癌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与其他晚期胃癌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点.探讨胃癌合并脑膜转移患者(gastric cancer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GCL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生存分析.方法:检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2010年—2019...  相似文献   
619.
目的探讨采用切除原发灶、廓清区域淋巴结及肝固有动脉置入埋藏药物输注泵(DDS)术后给予局部和全身化疗等治疗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2例行全胃切除,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2例行直肠癌切除骶前吻合。患者12例均经胃网膜右动脉放置DDS泵于肝固有动脉。无手术死亡。术后给予DDS泵局部化疗,方案为第1天灌注奥沙利铂130mg/m2,3h泵入,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每天2000mg/m2,分两次饭后30min内口服。每3周为1个疗程,化疗4~8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CT观察疗效。7例患者至今存活,且肝内转移灶明显变小甚至消失,最长生存期3年,死亡5例,且治疗过程中肝内转移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对加以选择的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患者实施手术切除原发灶、廓清区域淋巴结同时于肝固有动脉放置DDS泵,术后局部应用奥沙利铂及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20.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0.5、1、2和4 mg/L) TanⅡA作用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TanⅡA(1、2和4mg/L)作用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1(p70S6K1)的活性.结果 0.5 mg/L Tan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没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1、2和4 mg/L Tan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则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1、2和4 mg/L TanⅡA组细胞内酸性自噬小体含量分别为(9.77±1.92)、(13.28 ±2.95)和(16.54±3.28)%,与对照组(4.16±0.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中Beclin-1的相对表达量为0.62±0.12、0.71±0.11和0.85±0.13,与对照组(0.37±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中LC3-Ⅱ的相对表达量为0.48±0.06、0.65 ±0.11和0.86 ±0.14,与对照组(0.31±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PI3K-Akt-mTOR-p70S6K1活性则下降(P<0.05).结论 TanⅡA可通过抑制PI3 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促进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