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医药卫生   58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目的:探讨在细胞水平建立可靠、简便易行的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病理学。方法:将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神经元。以微量移液器塑料枪头划割细胞,造成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研究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培养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明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的效果。结果:神经元体外培养7d,光镜及电镜检测符合神经元特点。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阳性率达90%;机械性划割后可见神经元立即坏死和伤后6h的细胞凋亡,以及伤后72h神经元损伤修复现象。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存活率下降,伤后30min起,各损伤组较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伤后1~24h,中﹑重型损伤组细胞存活率较轻型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伤后30min起,各损伤组较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升高;伤后12~24h重型损伤组乳酸脱氢酶活性高于轻型损伤组(P<0.05)。结论:胎鼠脑皮层体外原代培养生成的神经元纯化率较高;划割损伤对神经元有确切的致伤作用,依据划割范围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562.
563.
目的探讨大鼠头颅侧向旋转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大鼠12只,随机均分为损伤后30min、2h、24h及对照组,制作头颅侧向旋转脑DAI模型。脑矢状切片经用小鼠抗神经纤维丝(NF)蛋白NF68亚单位的血清、免疫组化ABC法与DAB+H2O2显色技术等处理。选延髓部分,薄片间包埋,光镜定位,阳性区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伤后30min光镜下延髓轴索迂曲肿胀;电镜下髓鞘轻度分离,轴浆NF结构紊乱。伤后2~24h,轴索破坏随时间渐重,光镜下轴索明显肿胀、断裂并形成轴缩球;电镜下髓鞘显著分离,局部断裂,线粒体空泡变并移向周边,部分胞浆溶解。和正常对照比,伤后轴索轴浆NF68染色也明显增强;伴随轴索结构的变化,NF68阳性轴索染色强度和数量逐步递增。结论大鼠头颅侧向旋转后脑神经轴索内NF蛋白的NF68亚单位免疫活性显著增强,引起NF结构紊乱,终致轴索肿胀、断裂并形成轴缩球。  相似文献   
564.
听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鞘瘤(A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CT或MRI证实,位于小脑脑桥角区的425例AN,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的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率88.71%(377例);次全切除率8.24%(35例),部分切除率3.09(13例);术后死亡率1.41%(6例),对382例平均随访4.3年,其中293例恢复良好,64例恢复较好,25例恢复较差,后者中有12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鞘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5.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 印迹法检测65 例人脑肿瘤及8 名正常人脑组织中猴病毒40(SV40)大T抗原(Tag)的表达,并对18例和15例Tag 阳性瘤组织分别检测Tag-P53和Tag-PRb 复合物的形成。SV40 Tag 在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垂体腺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中均有表达,而8 名正常人脑组织均无Tag 表达;所检测Tag 阳性瘤组织分别发现Tag 并可与P53、PRb 形成特异性复合物。结果提示SV40 与人脑肿瘤的发生有关,Tag-P53 及Tag-PRb 复合物的形成导致P53 和PRb 失活,可能是SV40 致人脑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66.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颈区畸形前路显微直视减压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颅颈区畸形45例,MRI表现为齿状突肥大,向后上方突出,斜坡了争入颅底,致颅底成角畸形,延髓及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其中16例还伴有颅后窝容积减小、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症。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下切除齿状突、伴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结果 痊愈38例(84.4%),好转4例(8.9%),无效3例(6.7%)。手术并发症有脑脊液漏2例,环枕脱位1例,软腭裂开1例。结论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是治疗以延髓、颈髓腹侧受压为主的颅颈区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67.
抑癌基因PTEN诱导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外源性PTEN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凋亡的影响,探讨PTEN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携有人P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SHG-44细胞,筛选阳性转染的细胞克隆并扩增培养。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TEN基因的表达。采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和核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转染PTEN基因后SHG-44胶质细胞的凋亡。观察导入入PTEN基因对SHG-44细胞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结果 获得PTEN基因稳定转染的胶质瘤细胞SHG-44,并检测到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下可见转染PTEN基因后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胞浆浓缩、核碎裂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表面。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发生抑制,并在G1期峰前出现1个明显的凋亡峰(12.9%)。细胞核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细胞特朋的梯状条带。转染空载体及未转染的SHG-44细胞未见的凋亡表现。转染PTEN基因后,SHG-44细胞对裸鼠瘤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将外源必PTEN基因导入SHG-44肿瘤细胞后,可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PTEN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68.
颅内外沟通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42例颅内外沟通瘤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回顾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此类肿瘤的疗效。方法 全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11月~68岁(32.2)岁。颅眶肿瘤14例,颅鼻沟通瘤6例,颅外部分位于颞下凹者8例,位于蝶窦者2例,另有颈静脉孔区肿瘤8例,枕骨大孔区4例。全部病人均行CT或MRI检查,35例行术前颈外供瘤血管检塞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者28例,大部切除者14例,手术无死亡。随访7月~7年,24例完全恢复健康,8例生活需要照顾,5例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颅内外沟通肿瘤症状多样,易误诊误治,需提高警惕;采用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可直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9.
为探讨交感神经兴奋在脑损伤后脑水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将 4 8只健康成年家兔 ,制成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颈上神经单纯阻断、阻断后刺激和单纯刺激组 ,观察伤后 2 4h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单纯阻断与单纯刺激组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 ( 82 .53 1 2± 0 .83 58) %和 ( 82 .92 81±1 .0 0 1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阻断后刺激组脑组织含水量为 ( 79.5875± 0 .6588) %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 (P >0 .0 5) ,但显著低于单纯刺激组和单纯阻断 (P <0 .0 1 ,P <0 .0 5) ,组织病理学提示也是单纯阻断组和单纯刺激组脑组织出血、坏死较重 ,水肿广泛。提示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参与颅脑损伤早期脑缺血 ,并在外伤性脑水肿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0.
目的探讨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1-cotransporter1,NKCCl)抑制剂布美他尼处理(BT)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早期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信号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颅脑创伤组(TBI组)和布美他尼治疗组(B1Tr组)各18只,采用Mamarou加速性颅脑损伤方法制备小鼠TBI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皮层损伤程度;利用神经功能学评分(NSS)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同时,Westernblot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TBI组比较,BTT组皮层神经元损伤减轻,同时,BTT组小鼠神经功能学评分优于TBI组(P〈0.05);TBI后12h,BTT组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BI组(P〈0.01)。结论抑制NKCC1的表达可能发挥重要的脑保护作用,而p-ERK可能参与NKCC1的信号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