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织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与对照组相近,在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较高,在伤后3-14d,TIMP1在对照组新生表皮细胞中呈弱阳性,表皮覆盖皮呈阴性,而在照射组表皮覆盖前呈阴性或弱阳性。MMP1,TI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同样表现为表达时相拖后,结论:MMP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细胞纤维、血形成和基质改建等病理过程,是辐射影响伤口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采用高场强电磁脉冲 (EMP)辐射青紫兰兔 ,长期动态观察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变化 ,探讨EMP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6× 10 4V/m场强的EMP重复照射 14只兔 5次和 30次 ,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检眼镜、光镜和电镜观察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晶状体对EMP辐射损伤最为敏感 ,角膜次之 ,视网膜轻微。照射后 90~ 36 0天 ,晶状体囊膜增厚 ,上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 ,晶状体后皮质水肿 ,空泡、液泡形成 ,白内障发生。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 ,其病理改变呈持续性发展。结论 高场强EMP可导致兔晶状体后皮质混浊、白内障发生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 ,其病理改变加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通过观察受电磁脉冲 (EMP)照射恒河猴 ,探讨猴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的病理变化 ,研究EMP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场强为 6× 1 0 4V/m的EMP照射恒河猴 ,采用Feulgen、AgNOR、PI染色方法 ,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眼辐射损伤进行检测。结果 EMP照射后 30天死亡猴晶状体上皮细胞的AgNOR和DNA含量下降 ,照射后 1 36、2 6 5和 36 5天 ,AgNOR和DNA含量升高。眼组织对EMP损伤敏感程度依次为 :晶状体 >角膜 >视网膜。晶状体后囊水肿 ,空泡和液泡形成 ,白内障发生。结论 高场强EMP可引起视觉系统的损伤 ,晶状体对EMP损伤最为敏感 ,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EGF的表达。结果:创伤组伤后5~10d,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呈强阳性;照射后21~28d,放射性溃疡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呈弱阳性,较创伤后5~10d明显减弱。结论:辐射诱导的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减弱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延迟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检测胰腺癌组织中GST-π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0例异常和正常胰腺石蜡切片组织标本(包括原发性胰腺癌97例,胰腺炎32例和正常胰腺组织21例)进行GST-π耐药基因蛋白表达检测。结果GST-π耐药基因在胰腺癌。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7%、15.6%和14.3%;胰腺癌组织中GST-π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P<0.05)。胰腺癌高分化组织中GST-π耐药基因表达也明显高于低分化组织(P<0.05)。GST-π耐药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小、侵袭性及临床分期等指标无关(P>0.05),GST-π耐药基因表达阳性病人平均术后生存时间长于GST-π阴性病人。结论 GST-π可能参与胰腺癌的早期癌变过程,并在维护肿瘤的特性中起到一定的作用,GST-π耐药基因有可能成为胰腺癌的早期肿瘤酶标记物;GST-π耐药基因与胰腺癌的“天然性多药耐药”和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它是指导肿瘤化疗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60Coγ射线照射法建立猪主动脉内皮细胞株PAE(porc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和原代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调亡模型。以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annexin)-V-FTTC PI标记]评价细胞凋亡率,观察不同浓度的bFGF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和结论: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HPM对心肌细胞和心脏间质细胞生存能力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HPM辐照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间质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用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结果:HPM可以对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功能和形态产生明显影响,引起二者的凋亡和坏死。结论:心脏可能是HPM损伤的易感器官之一,并提示在探讨HPM对心脏的损伤时,应同时关注对心脏间质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局部大剂量射线照射可引起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目前此类溃疡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以6 0 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大鼠后肢为实验模型 ,观察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1 、TGFβ3、TGFβR1 的表达情况 ,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难愈机理。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二级Wistar雌性大鼠 4 3只 (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 ,正常对照 3只 ,余为照射动物 ,照射前麻醉、固定 ,6 0 Coγ射线单次照射大鼠双大腿、臀部、全尾 ,吸收剂量5 0Gy ,照射时间 15min 30 5s,吸收剂量率 0 32 8Gy·m…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以角朊细胞作为种子细胞 ,构建人工表皮 ,检测培养的人工表皮的结构 ,为进一步进行动物移植试验奠定基础。方法 :(1)采用分散酶 (dispase)分离表皮细胞 ,以无血清培养法培养表皮细胞。 (2 )人工表皮构建成功后 ,分别进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 (3)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经过 2~ 3周的培养 ,表皮细胞连接成片 ,呈现典型的“铺路石”状 ;继续培养 5~ 7d后 ,将细胞膜消化下来 ,HE染色显示由 2~ 4层细胞组成 ,电镜可以观察到桥粒及张力微丝束的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细胞和细胞膜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该人工构建表皮与人正常表皮结构类似 ,可作为移植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0.
目的在牛胶原膜中植入胎儿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建人工复合皮替代物,以研究细胞的粘附、生长、分化及真表皮间的相互作用。方法(1)酶消化法培养胎儿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2)制备人工复合皮,接种表皮细胞后于不同时间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3)透射电镜观察该复合皮中细胞的结构;(4)裸鼠移植试验验证该复合皮的作用。结果(1)该人工复合皮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出现较明显的细胞增殖,未见人工复合皮收缩现象。(2)HE染色和扫描电镜下可见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逐渐增多,表皮细胞可发生分化。并逐渐分层。(3)透射电镜下见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功能活跃。(4)裸鼠移植试验证实该人工皮可起到覆盖创面防止感染的作用。结论该人工复合皮基本具备了正常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可作为移植物覆盖全层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