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目的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正常及γ射线照射的人肺成纤维细胞 (HLF)的增殖活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培养HLF ,经 3Gyγ射线照射后 ,应用 0 .0 1、0 .1、1和 10 μg/L的TGFβ1处理。采用MTT比色法、DNA倍体分析、免疫酶 /荧光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蛋白质分析等方法 ,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周期的变化 ,以及信号蛋白Smad3和Smad4表达的变化。结果 :γ射线照射的HLF经 10 μg/L的TGFβ1处理后 ,其增殖活力增强 ,处于S期的细胞增多 ,信号蛋白Smad4发生核转位 ,同时信号蛋白Smad3表达增加。结论 :一定剂量的TGFβ1可通过调控γ射线照射的HLF的细胞周期促进其增殖 ,这可能与其Smad通路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62.
胰腺癌P53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胰腺癌P5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技术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150例异常和正常胰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其中包括97例胰腺癌、32例胰腺炎和21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P53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1)P53基因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分别为59.8%、3.1%和0%,P53基因表达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P<0.05),细胞凋亡平均指数分别为13.15±8.3、14.21±9.0和11.67±7.9,三种组织内细胞凋亡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P53基因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和TNM分期相关,而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低分化、转移和TNMⅢ与Ⅳ期肿瘤细胞的P53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未转移和TNMI与Ⅱ期肿瘤病人的胰腺癌细胞P53基因阳性率(P<0.05),P53基因阳性表达胰腺癌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28.7±6.9个月,明显低于P53基因阴性表达患者(39.5±3.4个月),P<0.05.高分化、TNMI与Ⅱ期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低分化和TNMⅢ期与Ⅳ期病人细胞凋亡指数(P<0.05).(3)胰腺癌P5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5016,P<0.05).结论胰腺癌P5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有关,P53可能通过其过度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凋亡形成的机理,参与胰腺癌形成及发展,特别在胰腺癌后期起作用.P53可作为胰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3.
清醒状态下大鼠脑震荡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建立简单实用的大鼠脑震荡动物模型 ,为其损伤规律和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自制装置 ,分别利用不同重量 (2 0 0g,10 0g和 5 0g)砝码 ,从 1m高度对大鼠造成脑损伤 ,选择合适的砝码重量制作脑震荡动物模型 ,动态观察伤后大鼠意识状态、行为学及病理学变化。结果 :大鼠受到撞击后 ,呈现典型的“先昏迷再清醒”的脑震荡临床表现 ,病理学显示顶枕部、额叶、颞叶出血 ,迷宫实验显示其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结论 :该装置较好地复制了脑震荡模型 ,且与临床上造成脑震荡的表现相似 ,有助于进行不同程度脑损伤后继发病理生理变化的机制和相应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我们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天,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TGF-β1及TGF-βR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研究发现,照后14天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TGF-β1及TGF-βR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增强,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床的TGF-β1及TGF-βR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阳性强度减弱不明显。表明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TGF-β1及TGF-βR1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5.
不同水平金霉素(0,50,150mg/kg) 饲喂BALB/c 小鼠,于第4 周和第8 周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和脾脏T、B淋巴细胞在ConA和LPS刺激下的转化率,镜下观察脾脏、胸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B组(50mg/kg) 脾脏指数和B、C组(150mg/kg)T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于A组,其余免疫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用于促生长作用的饲用金霉素(0 ~50mg/kg) 对BALB/c 小鼠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及T、B淋巴细胞功能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γ辐射诱发的人AHH-1 T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诱发正常人AHH-1 T淋巴母细胞凋亡的特点及其调控机制,为辐射免疫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TUNEL、麦格-姬姆萨(MGG)法、MTT比色法及碱磷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T细胞凋亡、细胞活存以及Bax、Bcl-XL和caspase-3重要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规律。结果:①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随照射剂量的增加,AHH-1 T细胞凋亡率持续升高,而细胞活的活存率则急剧下降,两者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②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随照射剂量的增加明显增强,而凋亡抑制蛋白Bcl-XL则呈持续下降的趋势。③活化的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活性随照射剂量的增加显著升高,与凋亡率呈现明显的相应关系。结论:AHH-1 T细胞的大量凋亡,可能是辐射导致淋巴细胞急剧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Bax、Bcl-XL和caspase-3蛋白在辐射诱发的T细胞凋亡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面标志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胎儿骨髓MSC,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结果 流式细胞术证明,MSC具有间质细胞的特征。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胎儿骨髓MSC具有活跃增殖的能力。结论 胎儿骨髓MSC作为组织工程重建的种子细胞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高功率微波 (highpowermicrowave ,HPM)对实验动物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P2 1WAF1 、CyclinE表达水平的影响 ,以探讨防护HPM眼损伤的机理及方法。方法 采用功率密度为 80 0mW cm2 的微波持续照射青紫兰兔眼组织 2 0min ,并于微波照射后 3 0d ,90d ,180d及 3 60d时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P2 1WAF1 、CyclinE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PM照射可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正常增殖过程 ;当HPM照射后 3 0d时 ,P2 1WAF1 表达明显升高 ,对细胞增殖周期抑制作用增强 ;CyclinE表达则明显降低 ,其正性调节细胞生长作用减弱 ;当HPM照射后 90 ,180及 3 60d时 ,微波照射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而且各项指标的mRNA表达均与其蛋白表达同步且一致。结论 HPM照射可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增殖周期进程 ,而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异常可能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9.
辐射诱导难愈性皮肤溃疡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各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照后14d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渐扩大、融合、加深。照后11~40d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照后14~2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照后11~35d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辐射诱导的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高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织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与对照组相近,在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较高,在伤后3-14d,TIMP1在对照组新生表皮细胞中呈弱阳性,表皮覆盖皮呈阴性,而在照射组表皮覆盖前呈阴性或弱阳性。MMP1,TI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同样表现为表达时相拖后,结论:MMP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细胞纤维、血形成和基质改建等病理过程,是辐射影响伤口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